首頁 保險 > 正文

陜煤黃陵礦業機電公司傳統維修產業“脫胎換骨”

原標題:陜煤黃陵礦業機電公司傳統維修產業“脫胎換骨”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毛濃曦 通訊員 張輝


【資料圖】

夏日,走進延安市黃陵縣雙龍地區的陜煤集團黃陵礦業機電公司機修二車間一工區,兩臺碩大的全自動化激光熔覆焊機床矗立在工區一側,透過隔離玻璃看到激光噴頭射出的“粒子流”在旋轉的液壓桿上形成一層薄薄的覆層。在二工區,兩名師傅站在鏜洗機床前精確地操作著控制計算機,旋轉的刀口正一點點鏜洗著掘進機配件設備銹蝕的孔洞,經過鏜洗過的孔洞變得锃光瓦亮。

機電公司機電總廠作為黃陵礦業綜采設備維修基地,擔負著四礦井下綜采設備和“三機”維修重任,每年維修5套綜采設備以及800余臺液壓支架,年生產礦用托輥10萬余件。

曾經主要以傳統維修工藝為特色的機電總廠,近幾年在黃陵礦業“智能礦井 智慧礦區”建設的大背景下,設備維修工藝及配套的機床設備已悄然升級,引進數字化激光熔覆焊維修機床、全自動化托輥生產線、數控式鏜洗機床,逐步淘汰老舊機床設備和落后的工藝,使傳統維修產業實現“脫胎換骨”,形成了以綜合性機修機加工為主業的產業集群,逐步構建了綜采設備自主維修“生態圈”。

“在二機廠建設投產之前,本部廠區承修能力有限,每年只能維修2套綜采設備,難以滿足礦井生產需求。”機電總廠廠長王志凱介紹。

由于二號煤礦位于雙龍地區,距離機電總廠本部近20公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礦井設備都要拉運到總廠進行維修,僅設備運費成本就高達近百萬元,加之承修能力有限,制約了機電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2019年,第二機修廠在雙龍地區開工建設。第二機修廠集液壓支架拆卸、裝配,支架支柱千斤頂拆卸修理、結構件修復、電液閥修理、機加工于一體,是國內一流生產維修加工車間。項目建成后,二號煤礦與雙龍煤業綜采設備在家門口維修的愿望得以實現。

現代化廠房建起來了,如何提升承修能力,成為機電公司面臨的新問題。對此,該公司不斷探索“智能機電”向“智慧機電”升級轉型之路,經過幾年的實踐,實現了立柱維修自主化、托輥生產自動化、“三機”維修高效化,為礦井穩定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機電保障。

姜昊延是二機廠激光熔覆焊數控機床的操作員,他每天的工作任務是操控機床修復磨損的支架立柱,僅有兩年工作經歷的他現已成為數控機床操作能手。

先進的設備同樣需要技術人員的加持才能發揮更大的效能。近幾年,黃陵礦業高質量發展“軟實力”凸顯,吸引了一批像姜昊延這樣的95后乃至00后青年補充到產業隊伍中來,成為了企業高速發展的生力軍。

為了青工快速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生力量,機電公司大力實施“高技能隊伍素質提升工程”,利用“雙平臺”優勢,通過“名師帶徒”“機電大講堂”等形式對青工進行培訓,全面推行“理論學習+實操練兵+考核兌現”的人才培養工作機制,讓青工勞有所學,學有所獲。

如今,機電公司已形成了一條集綜采設備維修,機加工再制造和機電人才培養的綜合性產業鏈“生態圈”,每年完成機修機加工營業額近8000萬元,培養機電人才200人次,有效保障了礦井生產接續。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