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 > 正文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細胞谷”里“種”新藥——“津字號”生物醫藥邁出新步伐

研發人工晶體、獲批抗腫瘤新藥、出口檢測試劑……近年來,曾研發速效救心丸等“國民神藥”的天津,又培育出一個“細胞谷”,“谷”里“長”出了眾多新型細胞藥物。經過科研機構“育種”、企業“育苗”等環節后,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進千家萬戶,守護人們的生命健康。

新產品、新項目,一片勃勃生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天津世紀康泰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獲批上市。這家公司的研發人員介紹說,該產品可以為白內障患者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

作為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年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作為生物經濟4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天津憑借技術人才優勢,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更是頻頻“吸睛”:研發多項細胞治療產品的工程化制備技術并獲批專利;建立多項細胞治療動物模型;初步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細胞生態與細胞命運互作定量評價體系及標準……

2023年8月17日,工作人員在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工作。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走進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可以看到,窗明幾凈的實驗室里,身著白大褂的年輕科研人員和創業者正在攻關科研新項目。

“今年上半年研究院營收增長%,利潤增長%。”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黨委書記黃亞樓說,建院以來培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近400家,“今后還將更多”。

新政策、新賽道,駛向產業藍海

不久前,南開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楊光還在為新藥研發資金發愁,他帶領團隊研發的一款創新藥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但出現700萬元的資金缺口。

“生物醫藥項目研發周期較長,沒有足夠資金支持,技術成果只能趴在實驗室里。”楊光說。

在生物醫藥產業這個新賽道上,眾多科技成果面臨類似的遭遇。對此,天津市不斷出臺創新政策,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資金支持方面,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生物醫藥工程實驗室為楊光帶來希望。經過嚴格篩選,楊光團隊成為被支持的團隊之一,“目前,初步達成意向的資金約1000萬元,具體合作細節還在商討。”楊光說。

在創新環境方面,去年,天津自貿試驗區建設聯動創新示范基地,探索開展基因與細胞治療試點。“利用自貿試驗區優勢,天津不斷為生物醫藥這一新興產業創造良好環境。”博雅干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說。

在新興行業最關注的專利領域,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專利快速預審、快速維權及導航運營等服務。

新產業、新方向,聚集效應逐步增強

日前,濱海新區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外包服務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被天津市推薦參評國家級集群。“在這個領域,天津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天津濱海新區一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截至“十三五”末,天津聚集生物醫藥企業500多家,企業數量年均增長35%。《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

在生物醫藥聚集地天津經開區,一批明星企業正不斷產生影響力:諾和諾德及諾維信建有大規模胰島素生產基地和工業酶制劑生產基地;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的醫藥服務外包業務在國內打出名氣;昂賽細胞、未名生物、博雅干細胞等企業在國內基因診斷、細胞藥物研發等領域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影響力。

一些企業開始開拓海外市場。近年來,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批檢測試劑盒樣品出口海外;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面向東南亞國家,助力當地提升控制關鍵動物疫病的能力。

“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國企業正在不斷發力。我們有信心邁出國門,打響中國生物醫藥的金字招牌。”黃亞樓說。

策劃:齊慧杰、王建華、吳黎明

統籌:于衛亞、邵香云、曹曉軒

記者:王井懷

海報:方金洋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