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 > 正文

拉薩各縣區創新發展文化旅游等產業 縣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年來,西藏拉薩市各縣(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創新發展文化旅游、牦牛育肥等產業,重點打造凈土產業區域品牌,帶動大批勞動力就就業及穩定增收,縣域經濟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不斷探索創新牦牛傳統養殖模式,5年來,拉薩市大力推動牦牛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牦牛出欄率和商品率不斷提升。

位于達孜區唐嘎鄉洛普村的西藏泰成乳業有限公司是產業扶貧龍頭企業。“企業流轉閑置荒地482畝和耕地500畝用于牦牛養殖和飼草種植,年流轉費用達70多萬元。村民將牦牛寄養到養殖場進行短期育肥,養殖場僅收取飼料錢,每頭牛可增收1000多元。”西藏泰成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成賢說,公司還從周邊招收工人,帶動洛普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346人就業,產業分紅年人均達3000元,帶動農牧民增收效果明顯。

“家里到工廠的路程只有幾分鐘,在家門口就業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29歲的洛普村村民巴珍說。

拉薩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當雄縣、達孜區、林周縣、墨竹工卡縣、尼木縣5個縣(區)采取企業、專合組織、家庭牧場、散戶等多種模式,逐步加大牦牛規模化育肥力度,牦牛產業提質增效明顯。3年來,拉薩市牦牛出欄量從每年8000余頭提高到2萬頭,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豐富的文化資源也給拉薩各地帶來發展契機。2013年以來,域上和美集團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推動當地群眾可持續增收。

拉薩市城關區慈覺林村地處拉薩河南岸,曾較為貧困。7年來,大型戶外情景劇《文成公主》發揮先導和示范效應,帶動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產業集聚。隨著眾創空間、非遺體驗園等項目落地,園區逐步構建起以旅游演藝產業為核心的文化旅游全產業鏈。

受益于園區項目,慈覺林村村民通過參與建設、參加演出、創業等方式,實現就業4000人以上。慈覺林村村民洛桑旦巴是慈覺林藏戲團的演職人員,在《文成公主》中擔當群眾演員。他說:“我不僅能在藏戲團學卓舞,還能額外掙一份錢,每月收入7000多元。”

駕車從拉薩出發向西30公里,一排排藏式民居映入眼簾,這里是曲水縣才納鄉四季吉祥村。年來,通過“金融+基地+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四季吉祥村打起了“庭院經濟”的算盤。“種植靈芝一年可以收兩季,一年會有2000元收入,加上我和老伴在凈土產業園工作,每人一天有120元的收入。”正在自家庭院溫室大棚種植靈芝的村民達娃說,有公司收購不愁賣。

5年來,拉薩市凈土產業集團加大產銷對接,打破產品銷售壁壘,探索出一條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新路子。“以現代農業為抓手,集團下一步將打造3000畝循環農業基地,做到豬、雞、牛、果蔬等全覆蓋。”拉薩市凈土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他們還計劃與尼木縣、曲水縣、林周縣打造10個“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基地,為現代農業循環經濟注入新活力。

得益于各縣(區)縣域經濟發展探索,拉薩快步踏入現代市場經濟跑道。數據顯示,2020年拉薩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78億元,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3640元、18268元,是2015年的1.62倍和1.76倍。

新華社記者劉洪明、田金文、李鍵

關鍵詞: 文化旅游 縣域經濟 牦牛育肥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