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 > 正文

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中國經濟增長將后勁十足

備受關注的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等核心經濟指標公布在即。10日舉行的“2021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與會的首席經濟學家們認為,隨著宏觀政策更加著眼長遠,中國經濟增長也將后勁十足。

作為去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前2月中國經濟繼續穩定復蘇。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兩位數。

瑞銀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在國內消費和出口拉動下有望實現9%的增速,制造業投資也將在企業收入和訂單大幅增長之下明顯反彈。但隨著貨和財政政策逐步政策化,過程中需注意信用市場波動。預計通脹壓力可控,匯率穩定,杠桿率有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升至高位,一定程度上也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隨著基數效應逐漸減弱,中國經濟未來會否出現明顯下滑?

對此,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中國彌補全球供需缺口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這就意味著中國外需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高景氣程度。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缺口也尚未完全得到彌補,消費向均衡回歸的過程亦未結束。

他認為,未來幾個月由于基數效應減弱,中國經濟數據可能會出現下降,但這并不代表著經濟動能下降。“剔除基數效應,中國經濟上半年還是比較夯實的,不管是內需還是外需。”

長遠來看,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崔歷提到,疫情加速了中國經濟轉型,未來經濟增量動力來自消費、高科技和制造業升級。升級加速意味著經濟效率提升,在經濟內生增長加強背景下,金融周期擴張將不再是影響企業盈利的主要動力。而由于自身動力變化,經濟周期上行將更具可持續,不僅是成長型企業,傳統型企業也會從中受益。

從政策面來看,中國亦將視線投向更遠的未來。官方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數字化發展等一系列舉措,都旨在搭建一條質量更高、更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我們現在的政策方向是對的,不要太關注這個月發多少錢,下個月GDP數字是多少。”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中國政策明確的指向是:不追求今年GDP多高,而是追求中長期可持續。相對而言,美國則越來越聚焦于短期經濟增量。從全球投資者角度來說,他們更愿意把錢投到中長期財政和金融穩定,且更具持續的市場里。

而更著眼長遠、更具自主的政策取向,也增強了中國經濟金融應對外部沖擊的韌。最一段時間,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重新引發了對新興市場“縮減恐慌”的擔憂。最典型的表現是,土耳其加息后出現股債匯“三殺”。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新興市場“縮減恐慌”有可能成為后疫情時代國際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的尾部風險,但中國處于相對有利位置。

他提到,人民匯率“破7”以后,市場化程度增高,靈活增加,外匯市場參與者對匯率波動更加理,匯率杠桿調節作用正常發揮。由于匯率靈活增加,貨政策獨立也增強,即便美聯儲貨政策緊縮,也不一定會造成中國央行政策跟進。況且在這次疫情應對中,中國央行政策也是領先全球的。(記者 王恩博)

關鍵詞: 經濟學家論壇 中國經濟增長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