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 > 正文

廣西不斷提升耕地質量,5年來示范推廣“護良田”面積超2700萬畝

廣西持續深化“我為農民護良田”的行動,大力加強耕地土壤檢測、田間試驗和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了廣西糧食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

受所處地理環境影響,“土酸”“土瘦”等問題逐步成為制約廣西農業生產的關鍵共問題。“開展‘我為農民護良田’活動,推進耕地質量建設,讓農田由‘瘦’變‘肥’,是廣西實現‘藏糧于地’的重要物質保障。”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黃文校說。

為推動“我為農民護良田”行動有序開展,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聯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研究和細化了“補充耕地質量評定”“高標農田建設標準”等細則,推動地方各級政府將耕地質量管理納入政府工作議程,形成長效機制;各級土肥部門組建“耕地質量建設團隊”進村入戶,開展一對一幫扶服務;在全區各地累計建設耕地質量監測點位683個,僅今年以來就開展取土化驗7008個、減肥增效等田間試驗700個,為推廣“護良田”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晚稻田間管護季節,灌陽縣黃關鎮聯德村的禾苗長勢旺盛,農民蔣繼文為種植綠肥點贊:“多虧種植綠肥紫云英提升了肥力,今年全年糧食增收不成問題。”種植綠肥是開展“我為農民護良田”的行動之一,一畝紫云英可產鮮草2000多公斤,含有機質10%以上,紫云英還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糧食產量。

在行動中,廣西爭取國家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相關項目扶持,統籌利用地方財政1元/畝土壤改良培肥資金,加大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推廣;在全區44個縣(市、區)建設了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增施土壤調理劑、水肥調控、有機肥替代化肥、酸化耕地治理等343個(次)示范片;建立覆蓋全區的手機施肥系統,全面推動土壤改良培肥技術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有效推進“護良田”技術落地見效。

統計數字顯示,5年來,廣西共示范推廣“護良田”面積超2700萬畝,監測結果表明,目前廣西耕地質量均等級達到5.04級,相比較2016年提升了0.57個等級,糧食產量畝均增收20-30公斤,該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關鍵詞: 廣西 耕地質量 護良田 高標農田建設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