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 > 正文

長江新區對標先進地區國家級新區 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山峰”

2月28日,武漢長江新區正式成立。這是我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布局的重要“棋眼”,將奮力打造武漢國家中心城市重要支撐,輻射帶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和鄂東地區高質量發展。

在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專家們紛紛表示,建設武漢長江新區,是湖北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加快武漢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步伐的戰略性舉措,對于提升武漢能級,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湖北長江經濟帶和全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高點站位、對標一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新標桿。

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山峰”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認為,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規格、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地規劃建設武漢長江新區,不僅有利于武漢加快打造國家中心城市,而且對于進一步發揮武漢市在全省“一主引領”的龍頭作用,大幅度提升武漢在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經濟帶等重要國家發展戰略中“支點的支點”的地位,全方位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構筑內陸城市開放新標桿、“新沿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長江新區,武漢具有突出的優勢條件。”鄒薇表示,武漢是長江中游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具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堅實的產業基礎、強勁的創新動能和深廣的開放空間,是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中國地理交通的中心,是我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剛剛批復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以武漢、長沙、南昌3個省會城市為核心,引領打造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南昌都市圈,這為武漢長江新區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為此,她建議長江新區做好“位、人、地、水、產”文章,在開發開放中擦亮“長江”牌,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山峰”,形成與上海浦東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交相輝映的核心亮點都市區塊。

一張“白紙”上畫最新最美圖畫

“長江新區位于武漢東北角,銜接鄂東地區,特別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秦尊文認為,規劃建設長江新區,打造亮點板塊,可推動和輻射武漢城市圈、鄂東地區、大別山革命老區乃至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秦尊文說,作為一片毗鄰發達城區的待開發區域,長江新區一張“白紙”上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形成科教創新集聚區、未來產業密集區,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樊志宏認為,武漢長江新區在定位上應高于其他功能區和中心城區,通過打造新引擎,引領帶動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為全球城市體系中一個有競爭力的新成員。

為此,他建議長江新區著力打造未來創新區,通過設立科學城、打造未來生活綜合試驗區,吸引集聚有活力、創造力、發展潛力的高素質人才。在產業方面,則以“航天、航空、高鐵、航運”為指向,大力發展快速物流、新型電商、智慧物流裝備、大健康及智慧醫療裝備、智慧文旅裝備等新興產業,建設未來產業孵化集聚區。

對標先進地區國家級新區

鄒薇認為,國家級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當前我國國家級新區已達19個,還有約10個城市已提出要打造國家級新區。武漢長江新區經過幾年建設,初具規模,面臨著新時代發展機遇,必須對照國家戰略要求,對標先進地區國家級新區建設的經驗,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新標桿。

她建議長江新區在產業定位、區域定位、治理定位上彰顯獨特性、差異性、前瞻性,做好“智”“鏈”“碳”“治”文章。

其中,“智”就是要建設高端智能制造創新平臺和現代化特大城市智慧治理典范,根據要素、產業基礎,與光谷、車谷既相互差異化,又相互聯動發展,著力發展人工智能、數字創意、量子科技、超級計算、生命健康等產業。

“鏈”,就是要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試驗示范區。鄒薇認為,長江新區應充分把握機遇,申報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試驗示范區,大幅度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產業協作、要素流通、市場開放、動能轉換,挺起長江經濟帶的“脊梁”。

鄒薇還建議長江新區做好“碳”文章,建設“碳谷”,打造“雙碳”試驗示范區,力爭在中部區域、長江經濟帶流域內迅速取得成效,并在全國形成示范。

同時,率先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提升城市精細化、精確化、精美化管理水平,推動新區有序承接主城區部分功能,創造體現品質和文化底蘊的生產生活環境。

關鍵詞: 長江新區 國家級新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 新高地新標桿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