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 正文

古學霸趣聞|菏澤鄄城有個“遺直鄉”,這個名稱大有來歷

大宋的科舉狀元獲得者,比明清的狀元成材率要高出很多。最后位極人臣的狀元郎,有好幾位,比如呂蒙正、王曾等等,下面介紹的這位也是。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乙巳科狀元,乃濮州(今山東鄄城縣)人氏李迪。大宋的山東考生真給力,考了這么多狀元,給家鄉爭足了面子。雖說李迪的祖先是河北贊皇,五代時為避戰亂才遷到山東定居,但到了李迪這一代,已經是地道的山東人了。


(相關資料圖)

李迪在年輕時就比較有才。有一次,他帶著自己的文章前去拜訪著名文學家柳開。柳開看了李迪的文章之后,大為稱奇,連連感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假以時日,你必將成為輔國之干才!”名家就是名家,在這件事情上,柳開真沒看走眼。

李迪中狀元的時候,三十有四。李迪是個精明強干的官員,處理政務效率很高。他在擔任亳州(今安徽亳州)知州時,當地盜賊群發,歷任官府不斷發兵追剿,但收效甚微。李迪到任后暫息兵馬,深入盜賊活動頻繁地區微服私訪,很快就摸清了盜賊的活動規律。然后,有針對性地派出精銳兵丁,很快便把各個盜賊團伙一一剿滅,將一些作惡多端的盜賊頭子斬首示眾,一舉扭轉了社會治安形勢。

在出任永興軍知府時,城里有不少無賴子弟,整日惹是生非,民眾苦不堪言。李迪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將幾個帶有黑社會頭子性質的家伙依法逮捕法辦,有力地震懾了其他小混混,使他們再也不敢搗亂鬧事,社會秩序大為好轉。

李迪是個很有人文情懷的官員。他在京城任職時,有一年各地頻發蝗蟲災害,不少民眾衣食無著。在這種情況下,李迪建議皇帝,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請發內藏庫”)來賑災,并減輕或者免除災區民眾的賦稅,以使他們渡過難關。由于李迪提意見的方式機智巧妙,使皇帝高高興興地采納了他的建議。

有一回,皇帝在召見李迪時,李迪建議他以后到各地視察,不要讓各地砍樹開道,大興土木,那樣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到了各地,把驛站或者官府衙門宿舍簡單粉刷收拾一下,臨時住住也就可以了。皇帝倒也能從善如流,指示有關部門按李迪的意見辦。

李迪是個敢于直言的官員。有個邊防大將名叫曹瑋,有段時間,他屢次要求皇帝增派兵力,以固邊防。曹瑋的請求,引起了皇帝的不滿,他認為曹瑋這是在為自己的膽怯畏戰找借口,就想撤換他。李迪為曹瑋據理力爭,認為他是據守西北邊防的最佳人選,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戰將,而絕非膽小怕死之輩。如果將他撤換,必將對邊防造成嚴重影響。日后,曹瑋果如李迪所言,在應對北方少數民族入侵時,表現極為出色,打了好幾場漂亮仗。

李迪是個姿態很高的官員。宋仁宗被立為皇太子以后,皇帝讓李迪給他做老師,并封他為太子太傅(一品)這樣的文官最高頭銜。李迪認為,前任皇帝沒有這么做的先例,自己不能接受這樣高的任命,只肯以太子賓客(三品)的身份兼職。奸臣丁渭專權時,寇準被他誣陷罷相。時任皇帝趙恒,想讓深得自己信任的李迪接任宰相職務。但李迪以自己資歷尚淺、能力不夠為由,堅辭不受。后來,李迪被任命為宰相之后,又遭到丁渭的陷害,被撤銷宰相職務,發落到鄆州做了知州。被發配到地方之后,丁渭依然對他不依不饒,幾乎將他迫害至死。

原本是個明白人的皇帝趙恒,到了當政晚期變得不再明白。在他所信任的奸臣丁渭專權時期,史稱“朝中正人為之一空”。民間亦有民謠流傳:“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丁渭垮臺之后,王曾做了宰相,李迪才再度被起用。

跟自己的狀元學兄王曾一樣,李迪也是被劉太后記恨的人物。當年劉太后被立為皇后的時候,李迪曾極力反對。他認為,以劉太后的出身人品,不適合做國母。所以,劉太后在世時,也是打壓李迪的一股重要力量。劉太后掛了以后,李迪才被重新任命為宰相。后來,因為與另一個宰相呂夷簡鬧矛盾,李迪再次丟了宰相官帽,被降職為刑部尚書兼亳州知州。

有一年,西夏李元昊發兵攻宋,宋軍大敗,損失慘重。壯心未老的李迪,主動要求前去戍邊抗敵,但未被皇帝批準。宋仁宗只是任命李迪以彰信軍節度使這樣的武官最高虛銜,兼任天雄軍知府。壯志未酬的李迪,便有些心灰意冷。一年后,以年老體衰為由,提出了退休申請。

李迪以七十六歲的古時高齡,病逝于家中。他去世后,宋仁宗親自為他題寫墓碑,碑文為“遺直之碑”四字,并賜名他的家鄉為“遺直鄉”。宋仁宗對李迪為人品行的這個評價,夠到位。

壹點號谷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