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 正文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們!”房山安置點里的那抹“志愿藍”


(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夏驊

“真是太謝謝你們了!”8月10日,安置在房山區良鄉體育館里的400名從琉璃河鎮平各莊村轉移來的受災群眾正收拾隨身物品準備返村,上車之際不少老人連聲向陪伴他們一周的20名“藍騎士”志愿者告別。

送走受災群眾后,騎手李雪貞收起一張張簡易床,想起剛來那天的情形。“我剛來到安置點,看到400張簡易床擺放在場館里,好多受災群眾都是老人和孩子,心里頭就發酸。”2日,李雪貞看到餓了么(北京)黨總支召集騎手前往安置點當志愿者后,第一時間報了名,第二天就當起了志愿者。

今年40歲左右的李雪貞老家在河南新鄉,經歷過2021年河南暴雨的他更能共情房山受災的居民。看到家被山洪沖走的老人,李雪貞席地而坐安慰老人: “我們家之前也是被山洪沖毀了,現在重建已經蓋上了新房子哩!所以咱要相信國家,別擔心。”

早午晚餐發放、配送物資、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上廁所……一周時間,身著藍色工作服的“藍騎士”穿梭在各個床位服務老年人。礦泉水來了,李雪貞和志愿者就左手一提右手一提地幫忙運貨分發;行動不便的老人想要逛逛或者上廁所,他們就及時護送老人陪伴著。

當志愿者期間,李雪貞每天6點多起床,乘坐2個小時地鐵到房山,晚上給災民分發完晚飯之后再乘坐2個小時地鐵回家。同樣每天坐地鐵4小時去當志愿者的騎手還有孫越,作為退伍軍人的他也在第一時間報名加入志愿者。

據餓了么(北京)黨總支書記、團委書記柯明介紹,共有20名優秀騎手參與此次志愿服務工作,其中有黨員也有團員,平均年齡不超過33歲。此外,公司還組織10名騎手到門頭溝區,在現場協助相關人員對路面落葉、淤泥、污物進行集中清理。

如今,孫越和李雪貞已回到外賣小哥崗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們。” 李雪貞說,在城市需要的時刻,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