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 正文

7月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重返3%以上 連續六個月上升


(相關資料圖)

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周三發布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為3.06%,較上月上升0.29個百分點,連續六個月上升。

這是有相關統計記錄以來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第二次超過3%。上次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超過3%是在2022年1月,當時份額為3.2%。

7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前四位的依然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分別為46.46%、24.42%、7.63%、3.51%。和6月相比,美元占比上升4.44個百分點,歐元占比下降6.83個百分點,英鎊占比上升0.75個百分點,日元占比上升0.1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捷報頻傳。4月,阿根廷經濟部長馬薩宣布阿根廷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3月,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巴西宣布將直接用人民幣 - 雷亞爾結算中巴之間的貿易和金融交易;中國海油與道達爾能源達成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采購交易,標志著我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2月,伊拉克央行提出允許以人民幣直接結算該國對華貿易,以此改善外匯儲備。

8月初,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進展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及其盟國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措施,是“尼克松沖擊”之后國際貨幣體系演變中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國際貨幣體系是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上的,美元“武器化”徹底破壞了國際貨幣體系依托的國家信用。

余永定指出,美國及其盟國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之后,俄羅斯銀行把大量外匯儲備轉為人民幣資產,用中國人民銀行建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IPS)代替紐約的CHIPS系統。不少國家同中國人民銀行簽訂了建立人民幣離岸清算銀行、貨幣互換和使用當地貨幣結算的協議。這些協議,特別貨幣互換協定,無疑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進展。但也應該看到,貨幣互換協議更多是反映了“去美元化”的趨勢,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擺脫對美元流動性依賴的努力。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