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 正文

四川:大石板古村煥發文旅新生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火把廣場舉辦的第八屆涼山彝族火把節開幕式活動現場,演員們載歌載舞,為游客獻上精彩演出。新華社記者 龍泠宇攝

探訪古街古寺,領略地道風物,飽覽湖光山色……隨著近期涼山彝族火把節的舉辦,來四川西昌大石板古村觀光避暑的游客絡繹不絕,這座邛海邊上的小漁村又“火”起來了。


(資料圖)

沿著大石板路拾級而上,正前方映入眼簾的螺髻山層巒疊嶂,背后則是西昌的城市濕地——邛海,街道兩側大小商鋪、民宿林立,游客熙熙攘攘,古村熱鬧非凡。

眼前此景令大石板社區黨委副書記尹俊感慨不已:“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昔日繁華的小漁村又回來了。”

大石板古村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始建于明代,有600多年的歷史。

“以前這里水運發達,是商賈云集之地,街上旅店、馬店、茶館、商鋪一應俱全,還建有靈鷹寺、五省會館、川蜀廟,人文底蘊深厚。”尹俊告訴記者。

隨著時代發展,茶馬古道、水運逐漸沒落,大石板古村“從昔日的物資交易重鎮變成了一個普通的漁村”。

2019年,四川省啟動鄉鎮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2020年,古村以新成立大石板社區的形式保留了下來,鄉村振興一期項目隨后啟動。沉寂了幾十年的古村,迎來了新的發展生機。

昔日古樸的村容村貌得到重塑,古寺、古道、古宅“修舊如舊”,由古宅改造而成的大石板鄉村振興學院成為開展傳統文化培訓和人才培訓的場所;生態環境也得到有效保護,邛海濕地恢復保護工程啟動以來,在環湖路以內的老百姓全部搬進了古村。

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冬暖夏涼的舒適氣候,再加上自然人文景觀得到修復,古村發展旅游條件得天獨厚。村民們開始思考,如何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大石板社區以“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為龍頭,引進多家知名民宿品牌,并鼓勵老百姓把拆遷安置房、閑置集體資產利用起來,修建民宿和餐廳。

“歸心12間”是古村壯大集體經濟自建自營的一家精品民宿,由村里閑置舊房改造而成。“我們這家民宿地理位置好,能遠眺邛海。最近旺季一房難求,幾乎每天都爆滿。”民宿工作人員王曉慶說,民宿開業兩年有余,截至目前純收入達到102萬元。

穿上彝族傳統服飾,在靈鷹寺的橙墻青瓦前拍套民族風情寫真;觀賞民族電影,品嘗西昌美食,在清涼夏日加入火把節狂歡……近年來,大石板古村積極開展各類人文活動,開發多元業態,不斷豐富游客游玩體驗。

古村落吸引了游客,返鄉創業的青年人也越來越多。27歲的周創新是一名攝影師,今年年初從外地返鄉,創辦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提供民族服裝租賃和旅拍業務。“大涼山的民族風情很吸引人。火把節期間一天我們就能接到40多單,快忙不過來了。”周創新說。

產業由傳統農業、漁業向旅游康養產業轉型,大石板古村目前共有232家民宿、85家餐廳、38家旅拍門店,通過發展旅游直接帶動村里10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平均每戶年收入超3萬元。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