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 > 正文

理財產品整改進展符合預期,后續將如何發展?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倒計時,銀行理財產品整改工作也在穩步加速中。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信息,理財產品整改進展總體來看符合預期。符合預期是否就意味著年底不合規產品能夠完全清零?理財產品整改還有哪些難題?后續又該如何發展?對此,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別作出了相關解答。

銀行理財存量整改符合預期

7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就理財產品整改情況進行了匯報。她表示,總體看,整改的進展情況符合預期,截至2021年6月末,同業理財較峰值縮減96%;保本理財較峰值縮減97%,不合規短期產品縮減98%,嵌套投資規模縮減24%。

而透過數據去看理財產品的整改歷程也得出了相同結論。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截至去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為17.4萬億元,同比增長59%,占理財產品的存續余額67%,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開放式理財產品占比逐漸上升,存續余額為20.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6%,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9%。

潘光偉指出,在監管部門的引領下,銀行理財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市場主體更加多元,在居民財富保值增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理財產品優化情況來看,凈值型產品轉型速度加快。

“目前整改應該說是有序推進的。”董希淼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首先制度在不斷完善,資管新規之后,《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等規定出臺,使得整改更加有規可依。其次,從理財產品轉型角度來看,凈值化比例大幅提升、理財產品久期逐漸變長、業績比較基準展示更合理。最后,新的理財公司不斷涌現,服務能力和水不斷提高。

投資者教育和理財產品整改存在矛盾

整改情況符合預期,是否就意味著年底能全面整改完成,實現清零?董希淼認為,延長資管新規整改期限到2021年底,但并非所有的產品都必須在年底整改完成,確有困難的可以向監管部門申請還是能夠適當進行調整的,因為確實原來有許多產品投資資產期限是非常長,如果強行“一刀切”調整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

葉燕斐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也提到,2021年一季度末已經整改過半,2021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將完成整改。但對于個別銀行存續的少量難處置的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銀保監會將持續督促相關銀行綜合施策、積極整改,盡快全部清零,從根本上轉變理財產品市場格局和觀念氛圍。

那么實現理財產品整改的難點在哪?為何資管新規延長之后,仍無法全部清零?董希淼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整改難在于一些舊的理財產品投資周期、理財產品估值、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存在一些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投資者教育和理財產品整改方面的矛盾。

根據銀保監會7月12日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理財方面的投訴增速上漲,且多集中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一季度,涉及理財類業務投訴共計4510件,環比增長35.1%,占投訴總量的5.8%。在涉及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投訴中,理財類業務投訴2926件,環比增長62.4%,占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投訴總量的11.7%。

“一方面銀行加快整改,努力打破剛兌付;另一方面會因此帶來一些投資者不理解、不接受的情緒,這其中是存在一定落差的。”董希淼說。

積極整改轉型加強行業內部合作

投資者教育相對滯后,合規經營任重而道遠,理財公司后續又該如何發展?

對于投資者教育,植信投資研究院在《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報告(2020-2021)》中指出,應通過完善投資者教育制度法律法規、推動糾紛訴訟處理機制的公公正、加強媒體宣傳教育等方法,推動投資者轉變剛兌思想,普及“賣者、買者自負”“投資有風險”等市場化觀念。

而在合規和內控管理方面,潘光偉說:“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一年,財富管理機構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嚴格按照監管要求,扎實落實存量資產整改工作,按照編制的存量資產臺賬和存量整改計劃,如期完成整改任務。”

潘光偉建議,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投資機構應將資產配置的重心著眼于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創設股權類投資產品、研發鄉村振興類的專項產品,將更多的資金投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并遵循EST的原則,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同時,投資機構要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可以通過自主投資和委外投資相結合的方式,覆蓋包括商品類、外匯類、權益類、另類資產類在內的各種資產品種。潘光偉表示,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機構應進一步開發符合普通老百姓需要的理財產品,使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夠享受專業化、有溫度的財富管理。而隨著我國老齡化制度的不斷加快,投資機構也可以加快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設,研發真正具有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滿足客戶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需求。

“當前整個資管行業進入到了百舸爭流的新發展階段,各類機構應基于自身的稟賦優勢,實現與各類財富機構的錯位競爭和優勢互補。”潘光偉表示,對于銀行財富管理機構,要充分借助資管“朋友圈”的力量,與優秀的券商、基金公司和私募管理人合作,豐富和完善產品的形態和投資策略。

關鍵詞: 資管新規 理財產品 整改工作 內部合作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