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 > 正文

市州觀察丨紅旗溝里樹起示范“紅旗”,攀枝花積極探索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

四川在線記者 羅向明 攀枝花觀察 彭莉


(資料圖)

田里,競相開放的向日葵花開成海,吸引游客打卡拍照;田間,寬敞的生產便道上農用三輪車往來穿行,搶收芒果的農戶笑著相互詢問收成;新建的生態河堤上,美人蕉錯落開放,給堤岸穿上“花裙”。8月10日,記者走進攀枝花市仁和區仁和鎮紅旗村,眼前美景如一幅田園畫卷。

紅旗田園風光吸引游客打卡拍照。彭莉 攝

這幅畫卷之美,得益于攀枝花市仁和區紅旗溝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項目。該項目是攀枝花史上最大水土保持項目,規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平方公里,專項治理投資2700余萬元。“顏值”動人的紅旗村就位于該項目的核心區。

此前,我省確定廣元市蒼溪縣、涼山州西昌市、攀枝花市仁和區3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示范縣(市、區)。依托紅旗溝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項目,攀枝花在山水林田路一體化保護和治理探索上一路向前。

從保水固土,到山水林田路一體化治理

根據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顯示,仁和區2022年水土流失面積為643.35平方公里,占全區幅員面積的37.25%,高于全省15.67個百分點。其中,紅旗溝小流域位于仁和區中部,地處金沙江上游,流域溝內受地質活動及人為因素影響,水土流失區域廣布。

“原來雨季時,這個流域極易發生洪水災害,對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仁和區水利局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站站長林寧說。

新建的紅旗溝攔沙壩。受訪者供圖

依托紅旗溝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項目,攀枝花積極落實山水林田路一體化保護、治理,探索攀西地區水土保持新模式、新機制,提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質量和效益。攀枝花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小流域劃分為仁和鎮紅旗村、大田鎮小啊喇村和大龍潭鄉混撒拉村三個重點治理片,以溪溝整治、生態護岸、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治理重點,因地制宜地開展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上、中、下游三道保護防線,逐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紅旗村“坡改梯”項目。受訪者供圖

以紅旗村片區為例,為治理水土流失,紅旗村實施了“坡改梯”,配套建設蓄水池、田間灌溉管道、沉砂池等,種植水土保持林38余公頃,并為流經村子的河道新建600多米生態河堤護岸,設置了5道固床壩、4道攔沙壩。

從生態治理,到小山村吃上“康養旅游飯”

除了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外,紅旗溝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項目還將發展農村經濟納入實施目標加以考量。

在地處紅旗溝流域上游的小啊喇村,河道兩岸鮮花掩映,一條平坦的步道緊靠花叢。“沒想到咱們村里也會修得這么漂亮,就像城里的小公園。”小啊喇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明才說,隨著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項目開展,村里的喜事接踵而來。

小啊喇村小河兩岸鮮花掩映。彭莉 攝

近年來,小啊喇村建起2.3萬平方米的櫻花谷,吸引游客慕名前來賞花,與櫻花谷升級改造建設項目相融合的紅旗溝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建設項目,為櫻花谷夯實了農田水利設施的基礎,為村民吃上“旅游飯”提供助力。

紅旗村田間步道蜿蜒。受訪者供圖

為進一步解決小啊喇村5個村民小組生產用水問題,項目采取以工代賑治理模式,修建小啊喇村3200米截洪溝,將村里的山坪塘、山泉水引至海拔1700米的高峰水庫,并建設9口100立方米蓄水池、6000余米田間灌溉管道,既讓“望天田”“喝”上水,又就近解決當地村民剩余勞動力。

立足旅游,小啊喇村已經有了更多振興發展的想法。“已經跟外地一家企業簽訂意向性協議,未來將在村里打造康養民宿。”張明才說。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