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區塊鏈 > 正文

經濟學為什么離不開模型?――讀《經濟學好實用:如果沒有被誤讀的話》

《經濟學好實用:如果沒有被誤讀的話》

(土)丹尼·羅德里克著

劉波譯


【資料圖】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3年6月出版

土耳其經濟學家、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丹尼·羅德里克在其所著的《經濟學好實用:如果沒有被誤讀的話》一書中,主要探討了經濟學研究為何注定需要依據模型來進行分析,以及這種路徑選擇所可能導致的誤用和錯謬。

模型讓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經濟學包含各種模型,經濟學家通常需要設定模型來盡可能地還原真實世界具體情境的運作方式、特征和規律,以提高模型與現實世界的擬合程度。由于現實世界具有靈活性,又時刻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所以經濟學模型無論如何擬合,都必須對真實世界進行簡化,不可能設定與之1:1完全細化的模型。

比如,我們駕車出行,所看到的地圖無論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本的,都必然是對城市或地區狀況高度簡化的縮略版本,不可能出現那種與真實地區同等大小、不省略任何要素的地圖。作者認為,模型的簡單化、形式化和對許多現實的忽略,恰好是其價值所在,這些是模型的特征而非缺陷。也就是說,如果模型反映了部分現實,這就是有用的,前提是方向正確,提取的信息沒有失真。

建立經濟學模型,乃至應用經濟學思想在其他學科領域建立模型,都需要設定一個虛擬化、簡單化的體系,旨在提取分析對象的要素,研究變化、原因、后果及其聯動機制。在醫學領域也同樣是如此,比如醫生研究呼吸系統所使用的模型,就只顯示肺的細節,而忽略身體的其他部位。

經濟和社會政策也常常需要根據簡要模型來設定。比如,設置最低工資究竟是促進就業,還是降低就業,就需要借助模型分析得出因果機制,尋求正確答案。

作者在書中指出,模型讓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經濟學面對的是相當復雜的真實世界,經濟學家借助模型加深對真實世界的理解,但必須保持足夠的謙遜,“經濟學家經常誤入歧途,就是因為他們以為他們也是半個物理學家或數學家”。

需要優化而不是徹底放棄

經濟學分析以及政策研究領域經常出現的爭論,其實就是圍繞模型的關鍵假設是否明顯違反事實,或者是否舍棄了更重要的事實因素,存在誤導性。對此,合理的回應應當是基于更合適的假設構建其他模型,而不是徹底放棄模型。

經濟學家對經濟學最根本問題的理解經歷了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最初,專家們研究的是完全競爭市場,這是由所謂理性經濟人構成的。但是,這個假設與現實的經濟世界不相吻合。盡管依托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學說并非毫無價值,但是用于經濟政策就會出現顯著的缺陷。因此,后來的經濟學家開始越來越多地探討不完全競爭市場,發掘其中的重要因素,引入了很多新的課題、子領域,包括信息不對稱和行為經濟學等。然而,這不僅沒有破除過去的經濟學模型,而且使之邊界更為拓展,經濟學模型也變得更為復雜并且更具解釋力。

自20世紀后期以來,經濟學的研究開始趨向復雜化、多樣化,這也使得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經常圍繞公共政策展開爭辯。比如,發展中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否得當等。盡管很多經濟學家都批評過產業政策,認為發達國家并不存在產業政策這回事。但是作者認為,多年來的經濟學研究逐漸澄清,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環境中,產業政策確實有其合理性,因為如果只依賴市場力量的話,這些國家的現代企業和產業達不到成長的預期規模。而且,執行產業政策也完全可以與競爭性政策相容,也就是政府可以像西方國家的風險投資公司那樣,鼓勵新興產業中的強者勝出。

當經濟學上升成為公共政策,以及當國際經濟組織對發展中國家展開援助、指導制定發展政策時,就會引發更為激烈的爭論,這時就更有賴于經濟學模型發揮作用。經濟發展有賴于很多因素,其中既包括參與政策制定的經濟學家們考慮到的一些因素,比如人力資本、宏觀經濟、貿易和資本開放、營商成本、產權保護等,也包括經濟學家可能忽視的因素,比如足夠的基礎設施投資等。而經濟學家們哪怕意識到了上述因素,若要將其全部納入一攬子政策,組建出一個所謂的增長模型,還存在可行與否、可擔負與否,以及各項政策的優先排序等問題。

同時,如果經濟學模型在規劃時就存在缺陷,那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作者在書中舉例指出,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和東歐國家就曾經歷過一輪市場自由化改革熱潮,當時的經濟學家們認為只要這些國家放開價格、打破市場限制,就能很快有效運轉市場,促成資源高效配置。然而,他們忽視了其規劃的模型存在缺陷,即沒有考慮到上述國家當時并不存在社會、法律與政治制度穩定健全運行的這個前置條件。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曾令大多數經濟學家感到驚訝,這場危機也促使經濟學界對經濟學及其模型展開反思。作者認為,在危機爆發之前,大多數經濟學家自覺地采納了“有效市場假說”為基礎的模型,忽視了關于泡沫和其他金融市場病理的模型。換言之,當時的經濟學家以及部分公共部門的決策者偏好于某一類模型,迷信市場效率,相信金融創新可以改善風險與收益的權衡,而沒有在防控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

對此,作者認為,選擇經濟學模型,尤其是將之作為指導公共政策的基礎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驗證模型的關鍵假設,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現實情況;第二,確認模型所假設的機制確實在現實中運行;第三,確認模型的直接含義是符合現實的;第四,驗證模型的副產品是否與現實觀察結果相符。

長期以來,主流經濟學使用經濟學模型來檢驗理論假設、學說和觀點,并不斷加深對模型和數值分析的依賴。最近十多年里,行為經濟學者提出了經濟學模型在思維模式和方法上的缺陷,甚至認為經濟學模型分析方法是最終導致經濟問題升級,引發經濟危機的“禍首”。作者則在本書中較好地回應了這類批評,理性平實地討論了經濟學模型的應有作用,也誠懇地檢視了模型迷信和依賴的危害。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