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 > 正文

呷哺呷哺出現10年來首次年度虧損 還有機會打個翻身仗嗎?

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呷哺呷哺)日發布了“盈利預警”公告。公告顯示,呷哺呷哺預計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約13%,達到61.5億元,但其凈虧損卻預計達2.75億元至2.95億元。而在2020年,呷哺呷哺還能取得1149萬元的盈利,而今卻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呷哺呷哺將此次虧損的主要原因歸咎于關店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呷哺呷哺的利潤增長就走上了“下坡路”。對于呷哺呷哺來說,未來還有機會打個翻身仗嗎?

業績走“下坡路”

3月11日,呷哺呷哺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1年公司營收61.5億元,同比增長13%,凈虧損2.75億-2.95億元。通過梳理歷年財報不難看出,無論是從稅后利潤還是歸母凈利潤上看,這都是呷哺呷哺自201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需要注意的是,呷哺呷哺披露的2020年業績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集團自2020年1月23日起陸續停止大部分門店的經營;自2020年3月起,集團陸續恢復門店的經營。2020年,呷哺呷哺營收54.55億元,稅后利潤為1148.5萬元。也就是說,在經營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2020年,呷哺呷哺的業績都比2021年要好得多。

再回看呷哺呷哺這十年來的業績,上市前的2011年-2014年,集團的收入分別為9.97億元、15.08億元、18.9億元和22.02億元;稅前利潤分別為9877.1萬元、1.4億元、1.85億元和1.86億元。上市后的四年里,呷哺呷哺進入業績爆發期,2015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由24.25億元增至47.34億元,凈利潤由2.63億元增至4.62億元。

2019年,呷哺呷哺業績“變天”。當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同比增長27.4%;凈利潤2.88億元,同比減少37.7%。自此,在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呷哺呷哺的利潤增長徹底走上了“下坡路”。

據悉,目前呷哺呷哺旗下擁有火鍋品牌“呷哺呷哺”“湊湊”以及聯盟品牌“茶米茶”等。

服務態度等問題招詬病

呷哺呷哺在2021年盈利預警公告中稱,凈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全年關閉約230家餐廳導致的長期資產一次虧損,以及部分餐廳經營業績下滑而導致的計提減值虧損,合計約2.2億元;此外,2021年部分地區餐廳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法充分營業。那么,業績下滑的背后,呷哺呷哺就只有財報說的這點問題嗎?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呷哺呷哺目前的策略、品質保障、開店定位以及選址都存在較大的問題。

記者在某點評臺隨機搜索位于北京市西城、豐臺、延慶三個區的三家呷哺呷哺門店,通過瀏覽店鋪點評發現,菜品品質不佳、服務態度一般、價比低成為不少消費者反映的共問題,其中還有消費者透露店內服務員有“追著要五星好評”的情況。

去年10月,北京市、區市場監管局在北京全市范圍內對連鎖餐廳、“網紅”餐廳、美食城等餐飲企業開展了食品安全大檢查,華萊士、楊國福、呷哺呷哺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門店數量排在前三位。

另據黑貓投訴臺顯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有關于呷哺呷哺的投訴共計257條,包括但不限于會員卡余額無法退還、食品安全問題等,其中,因店鋪突然關閉等原因致使消費者會員卡余額退還無門的投訴不在少數。

在網絡上,有消費者和投資者對比現在和過去的呷哺呷哺:以前每人50元以內能吃得飽飽的,現在單人需要70-100元。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呷哺呷哺人均消費從46.8元漲到62.3元;翻臺率從2013年的4.2次/天下降至2020年的2.3次/天。來自北京的周女士對記者表示,她最一次在呷哺呷哺就餐是獨自一人,消費金額為120元,因其使用了一張滿減優惠券,最終消費105元。“當天去呷哺呷哺就餐是因為只有一個人,如果是兩人及以上便不會選擇去呷哺呷哺了。”

還有機會打個翻身仗嗎

美團點評發布的火鍋行業大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火鍋市場規模將達7000億元,是中餐市場排名第一的品類。另外,火鍋行業因為技術依賴度低、可復制強、毛利高,對創業者的吸引力極大,不斷涌現的網紅門店、自帶流量的各路明星入局的特色新店就是最好的例證。面對如此大的火鍋市場,呷哺呷哺這個曾經備受年輕人喜愛的連鎖小火鍋品牌還有機會打個翻身仗嗎?

對于下一步的發展,呷哺呷哺在2021年盈利預警公告中提到,2022年,公司將及時調整組織架構和業務策略,多舉措增加餐廳收入,精細化管理控制經營成本;同時將整合呷哺呷哺、湊湊、聯盟品牌茶米茶等會員系統,實現多品牌營銷和引流,進一步提升門店經營利潤。在擴張方面,公司將謹慎選取門店地址,今年新增156家餐廳。

上述2021年盈利預警公告中提到集團因關店而導致大量虧損,為何今年還要新開百余家門店呢?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開店肯定是要開的,因為企業“新陳代謝”,每年總是要微調一些不合適的,換一些新的合適位置進入,不是絕對不開,只是開店的戰略思路要變。

賴陽分析稱,餐飲行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暫未恢復疫情前水,且防疫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輕裝上陣和精細化管理變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隨著消費的發展變化,多品牌發展戰略才是大勢所趨。朱丹蓬也建議,場景創新、產品的創新升級迭代還要加速,“否則的話也沒用”。

呷哺呷哺相關負責人透露,2022年,呷哺集團將從2021年的休養生息轉向高質量發展。在多品牌布局方面,集團已啟動中高端品牌“呷哺X”項目,將以全新的商業模式亮相,首批門店計劃年底前落戶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此外,集團四大數字化系統今年將陸續上線,可實現智能開店選址、智能供應鏈管理、多品牌整合營銷和數字化運營管理功能。

呷哺呷哺的2022年發展計劃能將其拽出虧損“泥潭”嗎?賴陽表示:“如果在戰略上捋順了的話,呷哺呷哺還是有很好的發展”。朱丹蓬也認為,當前疫情對呷哺呷哺的影響很大,但隨著后期疫情緩和,呷哺呷哺在2022年的虧損面或收窄。

關鍵詞: 呷哺呷哺 年度虧損 服務態度 連鎖小火鍋品牌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