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 > 正文

亞馬遜布局太空互聯網市場 進軍流媒體充實內容庫

4月5日,亞馬遜公司宣布已與阿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藍色起源(Blue Origin)及聯合發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簽署火箭發射協議,準備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射3000多顆衛星,組建類似于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星鏈的太空互聯網衛星群。

這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發射載具商業采購案。

亞馬遜將這個項目命名為Project Kuiper,計劃在未來5年發射83次,在近地軌道部署3000多顆衛星,為“世界各地沒有網絡服務和網絡服務不發達”的客戶提供高速低延遲的互聯網服務,從而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以及其他競爭對手展開競爭。

這個項目的操盤手,就是去年7月宣布將首席執行官大權正式移交給繼任者安迪·賈西 (Andy Jassy)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位亞馬遜創始人在將大權正式移交兩周之后就登上旗下藍色起源的航空器,完成了該公司、也是貝索斯個人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而賈西接棒以來則忙得不可開交,比如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亞馬遜電商銷售放緩、監管層接連不斷的審查等等。自賈西履新以來,亞馬遜的股價已累計下跌6%,而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4%,同為科技巨頭的蘋果公司、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這段時間的平均漲幅為16%。

亞馬遜發射30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的計劃,肯定無法改變他們面臨的不利局面。但貝索斯的身影顯現,也許可以給投資者帶來一些期待與信心——這家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子商務公司的創始人并沒有離開。

2-1.png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認為,Project Kuiper應該是貝索斯為亞馬遜的未來拓展的另一大領域。截至目前,亞馬遜并未公布實現Project Kuiper的總體花費及預訂的衛星發射時程。但亞馬遜表示,該計劃將在世界各地沒有網絡服務或網絡服務不發達的地方,提供數以千萬計高速且能讓客戶負擔得起的寬頻服務。(圖片由CNSPHOTO提供)

布局太空互聯網市場

今年2月初,亞馬遜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亞馬遜2021年第四季度凈利潤高達143億美元,同比增長98%。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季度143億美元的凈利潤中,有約113億美元收益來自于亞馬遜持有的美國電動汽車廠商Rivian的股票。

在營收方面,亞馬遜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4%至1374億美元,這是其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其中與零售業務相關的各細分業務的表現如下:自營業務(1%)增長最慢,第三方賣家服務(12%)和廣告業務(31%)表現較好,服務性收入占比持續提升。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認為,這些數據表明亞馬遜已經從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逐步轉變為一家以零售為基礎、信息和技術為核心的綜合性高科技公司。

從2021年全年來看,亞馬遜的營收同比增長22%至4698億美元;凈利潤為334億美元,同比增長56%。這個增幅盡管相當優秀,但相對于亞馬遜自己來說,已經比2020年的84%差了很多。那一年,亞馬遜實現凈利潤213億美元,同比增長84%。

而凈利潤增幅的下滑,可能也是導致亞馬遜股價表現不及蘋果、微軟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主要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濟學人》雜志認為,Project Kuiper應該是貝索斯為亞馬遜的未來拓展的另一大領域。

近幾年,太空互聯網市場開始成為一個焦點。

目前,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已經將1500多枚衛星放上軌道,打造出“星鏈”服務網絡。

美國飛機制造業巨擘波音公司(Boeing)也已在去年底取得了美國政府批準部署從太空提供互聯網服務的衛星,加入了太空互聯網市場的爭奪戰。

截至目前,亞馬遜并未公布實現Project Kuiper的總體花費及預訂的衛星發射時程。但亞馬遜表示,該計劃將在世界各地沒有網絡服務或網絡服務不發達的地方,提供數以千萬計高速且能讓客戶負擔得起的寬頻服務。

斥巨資收購米高梅影業

貝索斯根本沒有離開亞馬遜的痕跡并不僅僅體現在Project Kuiper項目上。也許,從他有了把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交給賈西的打算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為亞馬遜的未來布局了。

2021年5月27日,貝索斯最后一次以首席執行官的身份主持亞馬遜的年度股東大會。會上,貝索斯不僅強調了亞馬遜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功,更宣告亞馬遜云計算業務高管安迪·賈西完全有能力勝任新首席執行官的職位。但就在股東大會召開的前一天,亞馬遜宣布將以84.5億美元收購米高梅影業(MGM Studios)。7月5日,貝索斯正式卸任亞馬遜首席執行官一職。

今年3月17日,亞馬遜宣布完成收購米高梅影業的交易。成立于1924年,出品過《綠野仙蹤》《魂斷藍橋》《費城故事》《亂世佳人》等經典佳作,共獲得177項奧斯卡金像獎的米高梅影業有了新主人。

在亞馬遜的收購史上,此次收購僅次于2017年其以137億美元買下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那一次。《經濟學人》雜志的報道稱,此舉被業界看作亞馬遜進軍娛樂業邁出的最大膽一步,也是亞馬遜挺進流媒體雄心的體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亞馬遜完成了這項復雜的交易。

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拿出84.5億美元的巨資收購一家影業公司,其目的何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評論認為,這筆收購將提升亞馬遜在娛樂業的地位,助力其影視業務抗衡美國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奈飛公司和迪士尼+流媒體平臺。而在貝索斯看來,將這家傳奇公司收入囊中將大大彌補亞馬遜影視觀看軟件Prime Video和亞馬遜工作室的資源短板,以向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

進軍流媒體意在充實內容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資深作者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在一本關于亞馬遜的新書《亞馬遜未綁定(Amazon Unbound)》中記錄了一件有趣的事:亞馬遜創立初期,創始人貝索斯曾反復表示,亞馬遜絕不會涉足某些廣告領域。但如今,亞馬遜收購了擁有部分007系列電影版權的米高梅影業,貝索斯當初定下的規矩也早已隨風而去。

在貝索斯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后,布拉德·斯通這樣描述貝索斯:曾經的世界首富,從首席執行官蝶變成為整個宇宙的主宰。他沒有局限在亞馬遜的“飛輪理論”上,而是將視野拓展到了太空,建造火箭;拓展到了出版業,買下了《華盛頓郵報》;拓展到了好萊塢,遇到了美國著名新聞主播勞倫·桑切斯。

而收購米高梅影業,也是貝索斯為亞馬遜打造的“飛輪理論”的重要部分。

去年,當收購的消息剛剛傳出時,在業內人士看來,財大氣粗的亞馬遜還是多花了“冤枉錢”,多數機構給米高梅影業做出的評估價格在40億—60億美元之間。但即便是84.5億美元這樣高昂的價格,對亞馬遜而言也只是九牛一毛。有報道稱,2020年亞馬遜在其Prime Video的電視劇、電影和音樂上花費了110億美元,高于2019年的78億美元。進入2021年,Prime Video在視頻內容上花費了近130億美元。相比之下,用84.5億美元收購米高梅影業,并使得內容庫進一步充實,無疑更為“劃算”。

貝索斯認為,這些投資強化了亞馬遜的“飛輪理論”,因為它吸引了更多的Prime Video用戶,而Prime Video用戶又傾向于在網站上花費更多。

亞馬遜大力強化Prime Video內容的邏輯其實非常清楚:一方面,原本僅有購物需求的用戶在開通了Prime Video會員之后,或許也能夠通過其他渠道去嘗試音視頻等內容服務,而這顯然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付費會員的留存率;另一方面,近年來內容服務愈加豐富的亞馬遜可能進一步推動用戶成為Prime Video會員。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市場有近一半的家庭是Prime Video會員,這一數字目前已超過2億。同時據國際生產工程科學院(CIRP)的一位合伙人兼聯合創始人透露,“Prime Video會員一年后的續訂率達到了94%,兩年后的續訂率高達98%”。(編譯 年雙渡)

鏈接:

亞馬遜的“飛輪理論”

貝索斯提出的“飛輪理論”的核心目的是如何實現業務的持續快速增長。

即質優價廉的產品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形成越來越多的流量,越來越多的流量會形成越來越多的銷售,越來越多的銷售會更好地分攤成本、提高質量,更好的價格和質量會吸引更多的客戶,這個正向的循環就形成了。

同樣,更多的客戶會吸引更多的供應商,更多的供應商會提供更多的產品,更多的產品會吸引更多的客戶,在供給這一端也形成了正向循環。

這就是亞馬遜的“飛輪理論”,也是亞馬遜的業態。

關鍵詞: 亞馬遜公司 太空互聯網 進軍流媒體 飛輪理論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