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 > 正文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海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方明倫: 國產機器人:正在從“高原”向“高峰”攀登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上世紀80年代,我曾提出機器人是人類生產的工具、生活的助手,如今看來,機器人已全方位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生產生活,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可以說,機器人的競爭也是未來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一大熱點。”著名機器人專家、上海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方明倫認為,如今,我國機器人發展有了更有利的環境,最有可能突圍的機會在于新興的服務機器人。

機器人也是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關注的十大前沿風向之一,在展會現場,達闥搭載大模型對話能力的雙足機器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上理工小貝4.0等20余款智能機器人集中亮相,共同探索未來機器人產業的無限可能。

在方明倫看來,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呈現“量大面廣”態勢,但仍處在從“高原”向“高峰”攀登的過程中。“抓好頂層設計和基礎研究兩端,持之以恒地推進,未來中國一定會誕生頂尖的機器人企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服務機器人是上海參與全球競爭的機遇

全球范圍內,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是工業領域。方明倫告訴記者,在我國,工業中低端領域已大量應用國產機器人,但高端領域依然依賴進口。

上海是中國最早引進和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城市之一,上世紀80年代就研制出5個型號的工業機器人,方明倫主持研發了“上海2號”和“上海5號”工業機器人。“40多年過去了,我國機器人技術有了很大進步,產業有了很大發展,但國際機器人四巨頭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瑞士ABB和德國庫卡依然占據著主要市場,我想中國應該有幾家這樣的企業,上海至少也應該有一家。”研究了40多年機器人,這位年過八旬的老教授不無期待地說。

突圍的機遇或許在于服務機器人。方明倫談到,隨著波士頓動力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相繼出圈,機器人產業已然發生變化,產業鏈長、應用更為廣泛的服務機器人將是未來競爭的主戰場。“服務機器人在國際上尚未形成‘四巨頭’這樣的企業,在國內,服務機器人已在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試水應用,細分領域涌現了一些優秀企業,我有信心,國產機器人一定會領先世界。”他說。

方明倫特別提到,上海有著先發優勢,作為國產機器人研究和生產應用的高地,市政府出臺多項政策,高校和研究機構位居全國前列,并在張江等地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

進一步抓好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

對于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方明倫總結為更智慧、更低碳、更低成本,而這背后都指向了更為扎實的技術底座。

“國內機器人產品目前競爭不過進口機器人,不在于不懂原理,不擅長組裝,而是被卡在了元器件上。因為基礎材料和工藝達不到要求,使得國產元器件的性能無法與進口產品相比。”方明倫與記者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曾經他和一位朋友去日本出差,回國時朋友特意帶回來幾個螺栓。“螺栓的生產非常簡單,只涉及材料和熱處理,但當時國內沒有讓他滿意的產品。這也意味著,我們要發展機器人產業,必須重視材料和工藝等基礎研究。”

機器人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人才。方明倫表示,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能翻跟斗、跑步,可以看出他們的科研人員具備強大的數學、力學功底。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必須與時俱進,打好數學基礎,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結合機器人項目培養學生,讓教育最終回到產業中去。

眼下,方明倫所在的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智能康復機器人、人形仿生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等領域。其中,智能康復助行機器人已在華山醫院、岳陽醫院以及上海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應用。

方明倫認為,產品的好壞最終要接受市場的檢驗。“政產學研用”應當同步進行,對于還在迭代的產品,市場需要更加包容,政府應當在產業應用中加大引導力度,讓國產機器人有機會被應用、有機會迭代發展。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