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 > 正文

領教了,師傅!⑤丨“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90后小伙選擇棄醫從“農”


(資料圖)

四川在線記者 曹凘源 德陽觀察 王攀

“我這兒活還沒干完,麻煩你們等我一會兒!”初見王孟華,皮膚黝黑,性格火爆,話還沒說完,已經扭頭往田里走去。短短幾分鐘的接觸,根本看不出,這個25歲的青年,不僅是中江縣愉辰家庭農場的一位農場主,還是中江縣華盟農業公司的法人。

王孟華有些叛逆,大學期間,他的專業是醫學領域的影像學。在父母眼中,學醫,有出息,可以在大城市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然而,2020年大學畢業后,王孟華卻選擇了返鄉創業,當一名“新農人”,干起了父母干了一輩子,卻不想讓孩子再繼續干的種糧工作。

說到初心,王孟華直言不諱,一、城市就業壓力大;二、自己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三、鄉村振興的天地更廣闊,有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更重要的是,現代化農業做好了可以盡早實現財富自由。“很簡單,你看現在,農村那么多田沒人耕,機械化作業只需要極少的人就可以通過流程化把地種完,成本低,產出高。”

王孟華的想法在父母看來,實屬胡鬧。

“哪會同意哦,跟父母吵了好幾架,后來瞞著他們砸了10萬塊錢進去,鐵了心就要搞現代化農業,這才勉強同意。”言談之間,王孟華的語氣里透露著自信和無悔,“你看,我身后的這片地,都是我承包下來的。”王孟華告訴記者,自己現經營著2個糧食基地、1個水果基地,種植糧油400余畝,托管1000余畝,農事管理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一方面自己種糧,另一方面還提供社會化服務,新農人的工作讓這個年輕人玩得風生水起。“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主要做稻飛虱防治,都是無人機作業,上午那塊田灑完藥,下午還要去另一家。”王孟華說,機械化作業給了新農人“偷懶”的機會,像近期高溫的天氣里,在家里吹著空調,通過手機就可以操控農機來進行農事作業,技術發展也讓原本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工作發生了巨大改變。“目前,我們已經可以提供從育秧到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割、烘干、銷售等全鏈條服務。”

與時俱進的過程中,王孟華也在尋找商機,多方了解后,他有了嘗試訂單農業的念頭。“我們和一些糧油企業合作,挑選優質品種按需種植,在育苗之前和糧油企業簽訂水稻收購協議,降低種植風險,既不愁銷路,也實現了對農人的保護。”王孟華告訴記者,目前種植的品種相比于一般的稻種,抗性更強,產量更高,口感更好,收購價比市場價還高2角錢/斤。

“我還申請了省上組織的去法國交流學習的名額。”談到未來,王孟華情緒有些激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來到農村從事現代化農業生產,讓他看到自己當初的選擇其實大有可為。“我們不僅要做這件事,更要改變一種觀念,用高科技種田,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搞農業生產,為國家糧食安全、為推進我們自己鄉村的振興,貢獻青春力量!”王孟華說。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