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商業 > 正文

馮明遠去留

(原標題:馮明遠去留)


(相關資料圖)

在圈內盛傳已久的馮明遠從信達澳亞基金離職的消息,又有了最新進展。

據了解,馮明遠離開信達澳亞基金已進入倒計時,下一站或轉戰私募。

01 “臺柱子”

提起馮明遠,很多基民都頗為熟悉。

2010年畢業后,便進入了平安證券的研究所,在TMT組做賣方分析師。經歷了完整三年的TMT賣方行業研究后,在2014年初加入了信達澳亞基金。最初也是負責TMT行業,后來增加了一些偏周期的行業。

2016年,馮明遠正式“出道”,開啟了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彼時,信達澳亞基金卻丟給了他一只規模僅為6400萬的迷你基——信澳新能源產業。

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任職基金經理6年多的時間里,這只基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益率不僅遠超同類基金,規模也從接手時的6400萬元一路飆升,峰值時曾一度突破170億元。

馮明遠個人的管理規模也突破400億元,占到彼時信達澳亞基金總規模的一半,成為公司名副其實的“臺柱子”。

02 傳聞再起

但重大業務對單一核心人員的依賴,在任何行業都是一種潛在風險。對于基金公司的大股東而言,當基金公司的規模增長,在相當程度上與單一基金經理發生密切聯系,這實際上也會成為一個問題。

在此背景下,許多基金公司都對基金經理采取了各種措施,以應對基金經理離職所帶來的影響。其中,通過優厚的獎金或者職級的提升是較為常見的兩種做法。

2021年6月19日,信達澳亞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基金經理馮明遠晉升為公司副總經理。

但這樣的安排,似乎并未阻止馮明遠離職的決心。

今年年初,市場傳聞稱,馮明遠將要離開信達澳亞基金轉投富榮基金。當時消息一出,便引得兩家公募雙雙出面,進行辟謠。

而坊間關于此事的另一個版本是,馮明遠彼時正管理著三年持有期的產品,這樣一走了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所以,離職的想法遭到了駁回。

現如今,坊間再次傳出馮明遠將要離開信達澳亞基金的消息,恐怕與公募降薪大趨勢不無關系。

03 “奔私”未必好

作為馮明遠可能的下一站,私募近年來的生存環境似乎并不比公募好多少。上個月,2018年混合基金冠軍、前公募基金經理杜振業通過直播賣課積累長期客戶資源引發市場關注。

而此前一大批“奔私”基金經理的業績也并不理想。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7月13日,“奔私”后業績高于在公募任職期間年化收益的基金經理占比不足45%,曾經的“公募冠軍”任澤松也因業績大幅回撤備受質疑。

“奔私”后又回歸公募的富國基金經理于洋也曾在《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中坦言,創立私募基金相關的運營事務占據了太多精力,導致自己無法專注于單純的投資工作。

事實上,除了分散精力外,私募在研究資源上也遠不如公募,疊加近年來市場環境復雜,部分基金經理絕對收益觀念薄弱等諸多原因,“奔私”基金經理整體業績表現平平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