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布延長三孩生育假,釋放積極信號
近日,北京市宣布延長三孩生育假,生育三孩至多可休假七個多月。盡管這只是支持三孩生育的過渡政策,但依然引發外界的廣泛關注。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各地支持三孩生育的配套政策正在加速落地。
北京生育獎勵假釋放積極信號
8月4日,北京12345援引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復稱,經核實,5月31日(含)后按規定生育三孩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98天)外,還可享受生育獎勵假30天,其配偶享受陪產假15天。此外,經女職工所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個月。
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認為,北京市延長三孩生育假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是系統性生育友好社會制度建設的一部分。
該政策引發熱議。有人認為延長生育假能夠獲得更多休養時間,對此表示支持。也有人認為,當前生育成本很高,僅延長生育假還不夠,期待更多配套舉措盡快落地。
“每多一個孩子,家里就會增加很多開銷。其實生育假的長短對我而言并不重要,我更希望在住房、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獲得一些補貼,能夠減輕養育孩子的負擔。”北京一位二胎媽媽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還有網友表示,延長生育假是好事,但休假時間越長,女性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可能就會越大。
“企業會因女職工生育假的延長受到損失,如何給予企業適當的優惠彌補損失,讓企業愿意給女員工休假?”有聲音如此表示。
“該政策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力度明顯不足。要提高生育意愿,更重要的是降低適齡家庭的生育負擔和撫育成本。需要從教育、住房、養老,以及醫療等方面綜合發力,讓人們愿意生、敢生且養得起,并使他們不會因多生而降低家庭生活質量。因此,僅延長生育假期是遠不足夠的。”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8月5日,北京市衛健委回應稱,生育三孩可享30天假期獎勵只是過渡政策。目前國家正在修改相關立法,北京市也將按照國家要求,加快修改《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多地推出三孩配套政策
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對外發布,明確了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以及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以及教育成本等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除北京以外,目前還有多地也積極響應,出臺相應的三孩配套政策。
7月28日,四川攀枝花市發布《關于促進人力資源聚集的十六條政策措施》,明確對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三周歲,這也是全國首個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
8月4日,中國商報記者在四川省發改委官網了解到,為持續擴大養老托育服務有效供給,四川省發改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擬提出完善生育津貼制度,鼓勵各地探索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同步考慮養老托育服務設施建設與運營保障,建立完善養老和托育機構運營補貼激勵機制。
江西省衛健委黨組成員、江西省計劃生育協會專職副會長羅禮生也在8月3日表示,江西省將一體考慮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加快推進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省內平穩落地見效。將構建生育友好的教育支持、住房優惠、稅費支持等政策,完善生育假期制度,發揮生育津補貼激勵作用,擴大生育保險覆蓋范圍,降低生育醫療成本,努力提高群眾生育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有聲音認為,攀枝花為多孩家庭發放育兒補貼金的舉措可操作性更強。對此,孟立聯認為,攀枝花發放三孩補貼,與北京延長三孩生育假同樣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積極舉措。隨著時間推移,相應的鼓勵、支持舉措都會陸續出臺,生育友好型社會也必將有效建成。“需要指出的是,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成功并不意味著生育率的顯著回升。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目的就是幫助那些愿意生、希望生孩子的夫妻克服現實困難,實現生育夢想。但還應當看到的是,生育意愿的分化是明顯的,有人不愿意生,有人不愿意多生。這些生育意愿也都應當得到尊重。”孟立聯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