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 > 正文

《Z世代零廢棄生活報告》發布,展示年輕人的零廢棄態度

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領公民踐行生態環境責任等。在此號召下,8月21日,第四屆零廢棄日“減量低碳輕生活”公眾倡導活動舉行。本屆零廢棄日由萬科公益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零萌公益三方聯合發起并主辦,旨在通過組織系列公益活動,呼吁人們積極行動起來,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減少資源浪費,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垃圾產生,踐行零廢棄可持續生活方式。

活動當天,《Z世代零廢棄生活報告》發布。該報告由萬科公益基金會發起,聯合麒麟共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調研和撰寫,通過3201個觀點,9個故事,1份指南,以生動有趣的內容全方位展現了年輕人的零廢棄態度。

Z是Zero的首字母,報告所定義的Z世代是指所有關注、愿意嘗試及正在踐行零廢棄生活方式的年輕人。制定報告的初衷是希望將零廢棄與當下年輕人追求輕生活、輕健康理念的生活趨勢相結合來進行研究,帶動更多人邁出零廢棄生活的第一步。

該報告遵循KAP(Knowledge認知-Attitude態度-Practice行為)的研究范式,分為定量研究的問卷調查和定研究的個體訪談兩部分。實際收到3201份有效問卷,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城市20-34歲之間的人群。

Z世代新青年群像

報告從認知、態度和行為三個維度觀察年輕人的零廢棄現狀,最終形成了五種不同的群體畫像。“身體力行實干派”無論是在認知上,態度上,還是行動上,都是毋庸置疑的零廢棄達人;“積極倡導潛力股”是指雖尚未開展實際行動,但無論在認知上還是環境態度上,都十分關注零廢棄;“省錢新貴行動派”是主流人群,相比零廢棄概念,他們更在意如何節儉;“概念宣傳理論派”有著豐富理論知識,但在環境關心程度和實踐上略微遜色;“感同身受夢想家”主要呈現了對環境有著高關心程度,但認知和行為都不高的群體。

洞察時刻

調查發現,提到零廢棄,有54%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光盤行動”,其次是綠色出行、不產生垃圾、少買東西,可見大家更容易將“零廢棄”與日常生活和消費相關聯。僅有20%以下的人表示會聯想到堆肥、碳中和、極簡生活、碳足跡等相對專業的詞匯,這也說明這些專業度較高的零廢棄行為或詞匯,還不被人所熟知。

報告數據顯示,我們產生垃圾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超過57%的人認為,每人每周產生的垃圾低于5千克,但實際上,以北京為例,均每人每周產生的生活垃圾約8.4千克;相比減少購買和重復使用,超過66%的人認為應當優先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融入零廢棄的考量;80%以上的人購買過二手物品,便宜經濟是考慮的首要因素,衛生情況則是首要擔憂;85%的年輕人都認同“重復使用”與“回收利用”是有區別的,但其中超過51%的被調查者并不知道兩者區別在哪里。

結識同“零”人

在定調研方面,報告深入訪談了正在倡導、踐行零廢棄生活方式的9位年輕人,并記錄下了他們的零廢棄生活片段與感悟。他們中有人是積極踐行零廢棄生活的大學生,有人是民宿老板,有人是零廢棄社群創始人,有人是環保創業者,有人是高校老師……報告試圖從他們對零廢棄的認知、零廢棄態度以及相關行為幾個方面,來呈現年輕人的零廢棄生活現狀。

Z世代零廢棄新人指南

報告還回答了與零廢棄相關的問題,從實用角度出發,提供零廢棄生活方式的指導,幫助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從吃喝、玩樂、買,以及學&工作四個方面將零廢棄落到實處,編制了讀書、觀影、生活的“減廢”清單。

零廢棄是構筑在“盡可能避免產生垃圾”做法之上的一種生活選擇。絕對意義上的零廢棄或許很難實現,但無限靠它卻是可能的,因此每一次減廢行為都在向零廢棄靠。零廢棄是一種生活方式,對自己友好,對環境友好,它提醒人們有節制地消費,更長情地使用,以及負責任地分類和丟棄。“只要你愿意,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選擇零廢棄”,報告呼吁更多同頻小伙伴做零廢棄的實踐者,用行動助力碳中和。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