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 > 正文

“中以智慧果園”打造國內首個生態無人農場

近年來,沂源縣立足“生態強縣”,聚力產業升級、鄉村振興、污染防治攻堅。把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工作作為生態環境工作的首要目標。6月17日,記者一行來到沂源縣三處考察示范點進行采訪。

產業升級,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兩手抓

沂源縣南麻街道溝泉村附近的中以智慧果園內,一排排蘋果樹長勢旺盛,一顆顆小蘋果沐浴著陽光雨露,在風中搖曳生姿,孕育著豐收的碩果。

“現在我們的果園是運用數字化平臺進行管理,這是一個生態的循環鏈,從投入品到果園的產出品,都可以投入到我們果園的生產當中。”中以智慧農業技術指導員史新田向記者介紹道,“投入品我們用到以色列水肥一體化的設備,產出品像果園的一些次果,可以作為酵素和氨基酸肥料進行利用,剪枝剪下的樹枝可以粉碎,作為動物的飼料。”

據了解“中以智慧果園”利用高分一號衛星、無人機搭載高光譜、多光譜分析儀,獲取農田遙感信息,對農作物的主要長勢、病蟲害情況實時監控。地面上,通過無人值守氣象站、高清晰度攝像頭,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度、降水量、植物表型和病蟲害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地下,布設多個智能土壤墑情傳感器,土壤溫度、濕度、養分檢測儀,實時檢測墑情及土壤成份。

“我們現在一畝地灌溉只用到1.3磅水,能夠有效地節約我們的地下水,肥料是通過管道精確地輸送到果樹的根部,利用率可以達到60%以上,有效地避免了肥料的過度浪費對土壤造成的污染。”中以智慧農業技術指導人員史新田說道。

云平臺遠程操控,指揮無人農機進行耕、種、管、收等,實現全程無人機械化、精準化、規模化作業,既節約了人力和時間成本,又避免了過去大水、大肥、大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成為生態、綠色、高效、智慧農業種植新模式,實現了新時代農業生產的數字轉型和升級。“中以智慧果園”,將成為國內首個生態無人農場智慧果園。

據了解,通過智慧果園的建設,蘋果園畝產量達可達到4000公斤以上,優質果率90%以上,減少用水用肥60%,畝收入達35000元。能夠真正實現安全可預警、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認定、產品可召回,為農業清潔生產做出有效示范。

“林水相依、綠水相融”,打造森林村居新格局

元寶形排布的村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站在石板橋上向下望去,映入眼簾的一大片荷花讓人心感舒適,習習涼風夾帶著荷花的清香陣陣襲來,吹散了一身的熱氣和煩躁。“一個讓心靜下來的地方”,燕崖鎮朱家戶村路邊的一塊石碑上這樣寫道。

近年來,朱家戶村堅持黨建引領,傳承發揚沂蒙革命老區精神,立足山好、水好、林好、果好、景好、人好的資源優勢,以“粉墻黛瓦大紅門,綠水紅荷朱家戶”為總體設計風格,以“望得見山,看的見水,記得住鄉愁”為總體發展目標,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專業經營團隊”的模式,完成了旅游接待中心、高端民宿、石頭咖啡屋、鄉村糧食畫坊等旅游設施建設,成為了周圍市縣知名的鄉村旅游休閑度假勝地。

“我第一次來到朱家戶村是2019年,對這里也算是一見鐘情,因為我自己是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就希望把很多自己開店的想法和理念都能夠在這里實施、實現。”村內一家咖啡書店的老板楊洪波說道。

據了解,朱家戶村嚴格規劃建設管控,制定了詳細的自然生態保護制度。“我們在景區內建立了專門的保護區,還設置了專門的警示牌,定期會對景區內古樹名木進行檢查,及時防治病蟲害。”燕崖鎮黨委副書記張棟向記者介紹道,“森林生態科普知識宣傳櫥窗、護林防火宣傳牌也各建設了3處,同時引導村民自覺開展護林活動,聘用了2名經驗豐富的護林員,不間斷的進行巡邏管控。”

2017年以來,朱家戶村實施河道整治、生態停車場建設等10余個項目,新增配套綠化面積10000余平方米。同時,投資70余萬元實施了以側柏、黃櫨、柿子樹等為主宜林荒山綠化項目,打造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小山村。

通過黨員包片、黨員聯戶,發揮黨員、路長、街長示范帶動作用,讓責任心強、工作扎實的村民擔任環保網格員,建立了互學互比、相互監督,垃圾隨時發現、定時清掃的人居環境整治保持機制,并不斷完善景區內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20年被列為“沂源縣垃圾分類示范點”,建立了多個盛放垃圾桶的亭子,配備了分類垃圾桶進行分類回收,在村西建設了水源保護地等,實現了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通過建立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將境衛生保潔和綠化養護等納入村規民約,定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工作措施,將村莊環境維護工作落實到戶,做到制度、人員、經費三落實,使全村的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良好的村容村貌得以長期保持。

“衛生間共享”,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

本色的石墻、紅瓦的屋頂、茂盛的竹林……走在魯村鎮龍子峪村內的小路上,記者感受到這里的靜謐與安逸。

2020年4月,龍子峪村實施文旅融合項目,以“藝術活化鄉村”理念為指導,盤活閑置院落等資源,打造農文旅融合“齊魯樣板”的龍子峪發展模式。其中,由桃花島藝術鄉村文化旅游公司投資建設的劉玉堂文學館、李心田藝術書館、“時間之花”藝術館、“藝研柒號”藝術館、保羅與娜蒂之家已建設完成。

據了解,眾多游客來到龍子峪村體驗農村生活、尋找兒時記憶,但缺少公共廁所成了前些年這里旅游的短板。“剛開始改造公廁時,沒有公共建設用地,再加上農村傳統觀念重,村民誰也不愿意在自家門口建公共廁所。”魯村鎮黨委副書記高源澤說道。

經過住建部門、村鎮干部和龍子峪美麗村居的實施主體桃花島公司的反復琢磨,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共享衛生間”的新路子:共享衛生間由桃花島公司出資,本著方便、實用、不額外占地的原則,對農戶原有的牲口欄或衛生間改造拆除后,按星級旅游廁所標準重新建設。為了方便游客使用,同時保護村民隱私,將衛生間設計為兩個獨立區域,互不影響,并將下水口直接通過管道排入村內污水處理設施中統一處理。建設過程中,村民不承擔任何費用,所有費用由桃花島公司承擔。后期實行合作共贏的模式,村民既是公共廁所使用者,更是服務者、合作者,村民維護公廁,公司付給村民管理費。目前,共建設了14處公共廁所。

“農村公共廁所與農戶改廁的結合,補齊了旅游強村公共廁所的短板,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桃花島公司董事長董方軍說道,“公廁不用另申請建設用地,在原有老式旱廁基礎上改造,所以不涉及建設用地,同時也保留了村民充分的居住空間。農村庭院更加干凈衛生,游客如廁更加方便舒心。”

在環境治理方面龍子峪村還鋪設了污水黑、灰分離管道10000余米,建設了小公園、健身廣場、堆肥廠。通過構建村莊生態循環系統,廁所糞污與有機垃圾達到零排放、再循環,實現村莊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 生態無人農場 中以智慧果園 傣妹火鍋店 干洗店加盟哪個品牌 百富烤霸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