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生活 > 正文

新田:家庭微工廠“粽”出村民增收路-環球熱聞


(資料圖片)

紅網時刻新聞6月21日訊(通訊員 肖亞湘 陶紅星)端午將至,新田縣龍泉街道漆山里村已是粽香四溢,該村廖亞新家庭微工廠根據傳統新田粽子制作工藝,研制出的“千里粽香”黃荊葉堿水粽,不僅遠銷廣東、廣西等地,還讓村里的閑散勞力通過小小的粽子實現了穩定增收。

走進漆山里村,村民們每天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趕制訂單。大家分工協作,淘米、洗粽葉、調粽餡……準備工作完成后,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折粽葉、封口、系繩……個個手法嫻熟。

漆山里村素有制作堿水粽子的傳統,每當到了端午等節日,村里的老人都會就地取材,包上一鍋香糯的粽子,表達團圓之意。三年前,廖亞新回鄉創業,發現包粽子的群體主要是老年人,年輕人會這項技藝的并不多,便和妻子合計,開設一家粽子家庭微工廠,既傳承了技藝,又可以增收。“我們村里面有很多包粽子包得好的老人,形狀、口感都很好,我就想把他們組織起來包粽子,年輕人可以來學習技藝,大家也可以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廖亞新說道。

三年來,廖亞新帶領村民,根據傳統堿水粽子的制作技藝,潛心研發和反復試吃試驗,研制出了純植物黃荊葉堿水粽。黃荊葉堿水在受熱分解時,吸收水分,達到良好的黏彈性,再配上當地的紅豆、花生、板栗和精心腌制的豬肉,通過純手工包制,煮出來的粽子色澤金黃,口味清香,受到了不少食客的喜愛。

如今,廖亞新通過“家庭微工廠+本地勞動力”的模式,幫助村里十幾名會包粽子的婦女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并借助“互聯網+”東風,將市場拓展到了內蒙古、河南、廣東、廣西、重慶等地。小小的粽子,成為漆山里村促進農產品銷售、村民就業增收的一個重要支點。談及未來,廖亞新表示:“接下來,我們會慢慢打通上下游,形成產業化,包括粽葉的種植,糯米、花生、紅豆等種植,讓越來越多的村民能夠通過包粽子這項技藝,實現穩定增收。”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