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象金融:聚焦“兩會”,關注科技金融合規發展
自2014年“互聯網金融”一詞首次出現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國家的關注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截至目前,“互聯網金融”已經四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焦點從“健康發展”、“異軍突起”、“規范發展”、“高度警惕風險”轉變為“健全監管”。每一年的主題都緊扣當下環境,比如2015年互聯網金融進入快速發展期,與之適配的即為“異軍突起”,2016年行業進入監管元年,于是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規范發展”。寶象金融認為,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對互聯網金融使用了“健全監管”的字樣,而非此前在政府文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規范發展”(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用語)、“加強監管”(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用語)等詞語。“健全監管”的言下之意是指互金行業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政策體系,這套體系接下來還將得到進一步豐富、成熟,并逐步走向規范有序。監管重點業已從專項整治、防范化解風險過渡到引導行業規范發展。
縱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既經歷了一輪快速發展期,也集中爆發過一些問題。僅從網貸平臺來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我國累計網貸平臺數量由2015年1月份的2918家升至5882家,平臺數量之多在全球當屬首位。作為世界互聯網金融發展高地,中國的互金企業們不斷發力,其發展速度及程度皆有目共睹。而當下,中國的互金發展已逐步轉向金融科技方向,對于平臺而言,健康與合規始終是需要踐行的發展宗旨。金融科技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占領高地的核心,新興技術得以在普惠金融領域快速滲透。寶象金融多年來始終堅持深耕我國農村金融,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以優質的服務、專業的風控體系及多元化的產品助力我國農業實體經濟的發展。
2018年網貸平臺迎來備案驗收關鍵期,無法完成備案的平臺或將轉型或退出,對于眾多互金平臺而言,這一輪優勝劣汰的競爭形勢和環境顯得尤為嚴峻。嚴格監管仍是今年的主基調,劣質平臺的離開將進一步凈化市場環境,有利于保護投資者,保護行業。作為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標桿企業,寶象金融將始終堅持合規運營,積極備案,嚴把風控大關,守住安全底線,加大創新服務模式,為我國“三農”經濟的普惠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