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產業 > 正文

院士“火”了新工科:哈工大科技機器人學院在大連成立

靜候五年,大連科技學院禮堂門前的兩尊模型機器人——德瑪西亞、領跑戰神,終于迎來了它們的榮耀時刻——大連科技學院哈工大科技機器人學院于4月19日宣布成立。

而隨著機器人專家趙姝穎院士的空降,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科技學院(以下簡稱哈工大、大科)兩家“中國新工科聯盟”高校的攜手,不僅德瑪西亞和領跑戰神將很快擁有自己的“大腦”,變身“他們”,更為重要的是,大科管理團隊熱切期待本校剛剛踏上征程的“新工科”,也能借力機器人學院之勢火熱提速。

(你好!領跑戰神)

像斯坦福那樣

今年3月,大科重新定位了作為應用型高校的未來發展方向,明確提出“用新教育理念,打造中國新工科的斯坦福”。

“對于一所二本工科院校來說,這個新目標定的不低。但這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夢想,我們也認同。”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國際學院常務副院長王賀年指出,新工科隸屬新興產業,是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云計算等新興產業的復合,也包括對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新工科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和綜合性。

(哈工大科技機器人學院啟程)

對于一個二本院校來說,新工科的目標既充滿無限風光,又蘊藏諸多挑戰。然而即便如此,對于新工科發展方向的認定,大科顯然考慮良久且有備而來。一個明顯的佐證是,身處地方普通院校方陣的大科,并未受到二本錄取、民辦高校等學術地位和社會身份的羈絆,而是提前布局,首批申請加入“中國新工科聯盟”,成為東北三省繼哈工大之后,第二家通過審定的新工科聯盟成員

為了助推新工科落地,大科率先在校內設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能力發展中心,把原來大學生就業創業、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外聯等相關部門,統一合并到職業能力發展中心旗下,并引入了對口企業的教學資源。

而大科新教育思想的核心,則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前置。大學生入學不久,就會清晰自己未來要做什么,發展中心就對其個人的職業素質建個性化大數據,對其職業操守和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并就某些具體崗位的上崗要求和上崗證進行培訓和輔導,進而圍繞著就業創業進行精準培訓。

(大科學生實踐課)

以工科為主的斯坦福大學,其校友產業從半導體、電子技術,到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產業不斷升級的演進過程,就是以大學生就創業為出口,以個性化學習為模式,將產教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社會進行有機結合的新工科培養模式——用科技引領社會,用產品服務社會。

“發展包括機器人專業在內的新工科教育,人才資源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學校競爭的根本優勢。”大科校長張福利教授稱,學校將以趙姝穎院士的聘用和哈工大科技機器人學院的成立為契機,進一步將“產、學、研、用、創”融為一體,把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直接融入到產業升級、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的大環境中,以新教育為理念,為遼寧省教育供給側改革做出新貢獻。

機器人,最初的夢想

大科于2002年7月建校,前身為大連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11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民辦高等學校。此后大科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成長速度驚人。現在學院下設14個教學院(部),設置有30個本科專業,8個高職(專科)專業,涉及工、管、文、法、藝等五大學科門類,在校學生1.2萬余人。

獨立運營7年來,大科的電氣、信息、機械、軌道工程、管理、工業設計這幾個工科專業,已經逐步成為學校的優勢學科。結合大連市雄厚的科研基礎、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的產業和人才優勢,大科雖為省屬全日制普通高校,卻擁有眾多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創新創業中心,并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類科技創新大賽中屢創佳績。

“大科有自己的優勢專業,教師愛崗敬業,學苗綜合素質好。多年來,幾個優勢專業一直希望能聯起手來復合發展,而機器人專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選擇。”張福利說,大科一直在為設立機器人學院而努力,但煩惱是一直缺少領軍性人才。

趙姝穎院士的加盟,大科的煩惱有望得到明顯緩解。

(為趙姝穎頒發聘書)

趙姝穎,博士,東北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產品與產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資料顯示,趙長期從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且成績斐然。作為項目執行人,她帶領團隊獲得中國第一個機器人足球世界杯冠軍;她創建的NEW NEU創新團隊被命名為全國科普創作與產品研發示范團隊,創建的機器人科普基地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業界對趙姝穎的評價是,“她大力倡導科藝融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用智能化方法展示科技的藝術之美與藝術的科技之美。”

趙多年來專注于機器人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其團隊專業的精神,豐富的教育形式和內容,為推動科學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廣受業界好評。她帶領的團隊,已為中國科技館等10余個科普展館、社區和學校開發出60余項智能化科普展品及展覽展示設計方案,并為澳門、北京、沈陽等多地青少年開展機器人創客教育。

作為新時代經濟發展引擎之一,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已經涌入千軍萬馬。黨的十九大報告定調國家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還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這種大的產業政策背景下,眾多企業紛紛布局人工智能產業。業內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如此快速的增長,導致人工智能人才出現巨大缺口,在此需求驅動下,很多高校紛紛建立人工智能學院或機器人專業,搶占市場先機。

“我們當然看重趙姝穎院士的科研能力,但同樣看重她的教學和科普能力,畢竟是一所大學邀請她出任機器人學院的名譽院長。”張福利說,引進趙院士及其所帶領的科研團隊,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個別的事件,相信歷史會證明這既是大科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一個轉折點,即大科從規模發展到內涵建設的轉折點。

(趙姝穎和她的機器人團隊)

大科×(哈工大+趙姝穎)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已經從短缺邁向充裕,市場競爭也從簡單的復制和模仿,向品牌和人才全面競爭的階段推進。

目標是“中國新工科的斯坦福”,但大科的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張福利說:“我們選擇與行業高端品牌和頂尖團隊合作的方式,就是走引進、吸收、培養、消化、再創新之路,以此帶動大科機器人科技的產教融合和持續創新。”

所謂行業高端品牌,即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哈工大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A類、“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學,現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9個,二級學科6個,享有“工程師搖籃”美譽。以哈工大為技術依托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業務涵蓋了技術研究、股權投資、產業孵化和產業運營等科技成果轉化路徑上的多個環節。成立三年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建成了機器人行業惟一的全球化創新創業產業聯動發展生態圈,建立起機器人全球產業孵化平臺,實現了機器人全產業鏈布局與全球資源要素整合,是首批機械行業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基地。

(哈工大樂聚機器人舞動深圳高交會)

哈工大機器人常務副院長王賀年對外表示,他相信哈工大和大科兩家“新工科聯盟”高校的攜手合作,對于落實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的發展目標,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所謂行業頂尖團隊,是指趙姝穎領銜的機器人團隊。趙來自制造業之都沈陽,那里不僅有東北大學,有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更有新松機器人集團,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大本營。在過去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趙姝穎組建了多支創新創業隊伍,吸納了信息、軟件、機械、藝術設計等多個學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通過機器人競賽和研發,提高了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就業后,受到用人單位熱烈歡迎。

趙的另一個身份是發展中國家工程技術院院士。發展中國家工程技術院,簡稱AETDEW,旨在為實現聯合國促進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發展經濟的全球行動計劃提供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支持。AETDEW現共有院士134人,其中中國籍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嚴純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原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穆榮平、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鐘義信、清華大學教授薛瀾、東北大學教授趙姝穎等11人。

“當選AETDEW院士,讓我的團隊和我的機器人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大的舞臺。”趙姝穎表示,她的團隊在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面向科教領域應用的相關工作,這既體現了高科技本身的價值,又能啟發后來者更多地介入高科技開發和創新創業這一方向上來。

趙姝穎團隊在教學科研、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產業化探索等多個角度,都做了有機復合。團隊從過去做定制產品、展品服務,到現在能夠提供從原型設計、產品開發到實物轉化的機器人定制整體解決方案。

“趙姝穎教授帶動起來的,其實是一個有科研精神、有文化、有情懷的產教融合團隊。”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孟慶偉指出,趙的工作意義不僅能讓你成為智能產品的應用者,同時她還培養潛在產品的開發者。這與“中國制造2025”的長遠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因為2025可能會有一批人是現在正要從事未來工作的一批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或許是因為他們在相關科普過程中受益,他們就可能走向中國制造這個方向,就有機會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力軍。

(大連科技學院鳥瞰)

事實上,對于大科來說,趙姝穎團隊呈現出來的團精神、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執行力,符合新工科教學的核心要求。

“大學要發展,就需要大學+品牌+人才。”孟慶偉認為,成立哈工大科技機器人學院,借力高端品牌,牽手領軍人才,這一次的“大科+”,已經不是簡單的疊加效果,而是乘數效應。

從空中俯瞰大連科技學院,一個機器人的筋骨豁然呈現。

順著機器人的頭部向前進,千米之外的浪漫海灣,是旅順世界和平公園。海風過耳,一首女聲從容而來——

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

實現了真的渴望

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

……

(劉長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中國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8004000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