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明珠安寧湖 與大熊貓來一場“不期而遇”
今年1月初,一村民出門放羊,在山坡山與野生大熊貓進行了一次“不期而遇”。雖然此前區域內曾多次發現野生大熊貓疑蹤,但發現大熊貓的“真身”還尚屬首次。
水潤萬物
村民“偶遇”野生大熊貓絕非偶然
1月5日下午,在四川省冕寧縣安寧湖(大橋水庫)北側2公里處的店子村三組啞巴坡,彝族村民補約哪鐵在放羊時,發現了一只正在行走的野生大熊貓。在“尾隨”大熊貓,看到其上樹后,補約哪鐵立即向村委會報告,并隨后在對口幫扶企業四川省涼山州大橋水電開發總公司(以下簡稱大橋公司)的協助下,請來了冕寧縣森林公安、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到現場守護。“這只大熊貓是亞成年,體重約150斤左右。”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說到,這只大熊貓身上沒有佩戴任何人工放養的標記,應該為野生種群。
“安寧湖近年來的生態一直在不斷改善,生態恢復的相當好,可以說大熊貓的出現絕非偶然。”四川省涼山州大橋水電開發總公司管理處處長王建華說。
對此,店子村第一書記胡耀深有感觸。他表示,安寧湖距最近的大熊貓棲息地——冶勒自然保護區僅幾十公里,近年來附近村民曾多次在多個地點發現野獸棲息的蹤跡,包括爪印及糞便等,曾一度懷疑是大熊貓來此“定居”,卻從未得到證實,此次大熊貓的現身雖令人驚喜但卻并不意外。
據了解,此次發現大熊貓的安寧湖是四川省著名的水利風景名勝區,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寧河源頭,海拔2500米左右,離冕寧縣城僅有19公里,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直線距離僅有4公里。 安寧湖水利風景區氣候溫和,冬暖春早、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干濕季分明,使得森林內棲息著黑鸛、灰鶴、鴛鴦、秋莎鴨、斑嘴鴨、野鴨等珍稀候鳥,每年的5月有大約幾百只黑鸛遷徙來安寧湖。
實現雙贏
“生態保護+扶貧”兩不誤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在今年兩會上作《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必須“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據悉,安寧湖正好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中的大相嶺山系與涼山山系之間,距冶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和栗子坪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基地不到百公里。
大橋公司總經理呂建華表示,大熊貓對棲息環境非常挑剔, “此次大熊貓在安寧湖出現,也從側面說明了安寧湖的生態環境。”
據了解,大橋水庫是安寧河的龍頭水庫,總庫容6.58億立方米,水域面積23.5平方公里,壩高93米,壩頂全長328米。水庫投運初期,由于庫區傳統的農耕方式和人為因素,造成水庫水質下降、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日趨惡化。
據悉,為了恢復及保護好大橋水庫的生態環境,大橋水電于2005 年成立了大橋水庫管理處,專門負責庫區的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工作。截至2017年,涼山州政府投入455萬、大橋公司籌資163萬的庫區生態恢復工作已完成1275畝人工綠化造林;栽植柳樹和白楊189979 株;完成了25000畝消落區土地退耕還庫;進行了52 畝消落帶生態修復試驗,對探索庫區消落帶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治理,極大地改善了庫區生態環境,凈化了水庫水質,根據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水質在逐年改善。
如今,庫區周邊栽種的1275畝速豐林已經枝繁葉茂,這條綠色“腰帶”帶來景觀的同時也對庫區水源行成了天然的隔離帶,保護水質也涵養水源。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讓周邊的村民在理解與配合對安寧湖生態保護的同時,不遭受經濟上的損失,大橋水電專門設立了“扶貧基金”,以“企業+集體+農戶”的模式,與店子村建立了長效幫扶機制。通過試種經濟作物和中藥材,讓村民們告別“傳統耕種”對水源的面污染,從根源上保護了這方山和水。
據了解,從2011年到現在,大橋水電以捐款、捐贈方式為大橋鎮店子村修路建房、發展畜牧業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店子村全是彝族人村,有750戶人家,人口2178人,貧困戶88戶已于2017年全部脫貧。”店子村第一書記胡耀表示。
展望未來
打造國家級山地濱水休閑度假旅游區
目前,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安寧湖水利風景區正在進一步規劃中,規劃建設面積約124平方公里,其中,最大湖面(正常蓄水位)面積約23.5平方公里。水域包括區域內大橋水庫、柯別河、中江河等。大橋公司本著“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和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兩大規劃理念,將區域合作、共贏發展,游客至上、高標準服務,居民、企業、政府利益公平公正,旅游、農牧業、林業、水電業等多業互動,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近期長遠利益兼顧等納入規劃建設的原則標準,突出保護第一的基本原則,優先發展紅軍文化旅游,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強化景區合作和線路組合,實現旅游區可持續發展,從而將安寧湖旅游區建成地方文化濃厚、生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特色鮮明、體制機制健全、管理理念先進的紅軍長征文化旅游精品(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山地濱水休閑度假旅游區。
下一步,將根據確保水庫灌溉、發電和備用水源地功能,從源頭減少水安全風險,結合旅游資源分布和居民活動現狀,將旅游區劃分為禁止開發區、一級保護區、核心管制區、優化開發區、緩沖保護區,進行五級空間管制。
見證濕地傳奇,享受運動安寧。大橋旅游副中心及寧源濕地休閑旅游區以“運動”為主題,以(濕地)草原為背景,以大橋鎮和環湖公路為依托,充分利用此地毗鄰中江河、陽光充足、氣候舒適的優勢,開發以濱水運動為主題的休閑度假旅游,與萬畝濕地草原觀光旅游配套,舞動安寧湖的寂靜環境,形成動和靜的完美交融。
重走結盟古道,閑品彝族文化。結盟古道旅游走廊依托傳奇的結盟故事、原生態的彝族村寨文化和優美的山水景觀,以景觀廊道為主體,以村寨為節點,著力打造紅色主題徒步、彝族特色燒烤、彝族生態文化博物館、水利工程觀光等四大旅游項目,建設“重走結盟古道,閑品彝族文化”旅游品牌,將結盟古道文化長廊建設成為西南地區知名的紅軍長征文化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安寧湖旅游區知名品牌。
繞湖鄉村旅游帶,依托安寧湖旅游資源開發,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鄉村景觀、彝族鄉土文化為底蘊,按照時序重點、一村一品原則,將安寧湖沿岸村落打造成集鄉村度假、生態觀光、彝文化體驗、民族手工藝品生產、綠色食品供給和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彝家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