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培訓市場火熱但創業暗藏風險
2015年才接觸到手工精釀啤酒的,我第一次接觸到精釀是在西安仙麥精釀啤酒餐廳,從此打開了我的精釀之旅,不要問為什么,肯定是因為精釀啤酒的口感棒極了,一下子讓我愛上了,因為平時的我了是極其喜歡喝啤酒的,但平時我更多的是喝進口的德啤,我以為這就是最好喝的啤酒了,沒想到偶然的一次就餐,我才知道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么多種口味的啤酒。
話說我在仙麥喝到了我人生最好喝的啤酒之后,在去年,也就是2015年7月份我奔到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精釀啤酒節,南京1865園區內,南京的朋友應該知道我的,我當時還加入了啤酒節臨時成立的精釀群,我的ID叫“古都小仙”那屆啤酒節我覺得辦得挺有意思的,在現場見到了高巖等名人大師,可能他不認識我哈,還有很多來自成都、武漢、新鄭、上海、北京、南京、濟南、青島、云南等全國的精釀啤酒工坊來到這里,我現場品了有十幾家工坊的酒,感覺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在啤酒節現場結識了一個人叫阿煒,阿煒的話讓我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告訴我說:精釀啤酒雖然現在大熱,但入行卻需要慎重再慎重,他之前參加了一個培訓班,花了一萬多,只學到如何操作機器,就好像麥當勞里面的店員一樣流水線的生產產品,然后又花了近20多萬引進設備,15天為一個生產周期,話說精釀如果低于15天都不能算做精釀了,按照最低標準15天一個周期,4個500升的發酵罐總能能生產2000升啤酒,一個月兩個15天,可以產出約4000升啤酒,除以30天,日產量為100升多一些;而這些條件花費了他大約40萬元錢;設備就去了28萬,安裝調試費用3萬元,因為大型設備要求場地需要三廂電,場地租金第一個季度就去了6萬元,加上人工費,40萬就這樣花完了,僅僅把設備架起來,還沒有包括精釀啤酒用的原料,還有酒吧開銷;酒吧和朋友合伙開的,選店地址較好,雖然每天的營業額可以達到三千左右,扣掉人員開銷,還有場地成本,每個月倒貼兩三萬元;撐了六個月最終吐血轉讓了。他和合伙人各虧幾十萬;他說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培訓機構,實際上學到的知識容易是花架子,手工精釀啤酒還是不能離開“手工”這兩個字,他現在只會操作一些設備,就跟工廠里的工人按步就搬沒有差別,對于手工釀造啤酒還只是略懂。
啤酒節回來,打消了我去參加精釀啤酒培訓班的計劃,我和阿煒一直保持著聯系,去年底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要去福州學手工精釀啤酒,約我一起,他說真正的精釀文化在手工啤酒上。我們就一起前往,虎歌為人熱情好客,當天我們就喝上了純手工釀造的啤酒,我感覺口味比起大廠設備釀造的還別具風味,尤其是虎歌自創的茉莉花口味的IPA,是我的大愛,我個人認為不輸南京啤酒節上任何一款精釀,最關鍵的是我們看到虎歌自創的設備,占地很小釀造加上發酵只要20到30平方的場地,而且不需要三廂電,甚至可以在自己家里釀造,日產量卻驚人達到約200升,配上專用發酵罐,月極限產量6噸。
虎哥告訴我說創業期間最容易做死掉的是資金鏈斷了,尤其是新加入一個行業,沒有客源的基礎上,前期半年甚至一年都是在積累客戶,如果因為資金斷了而把自己做死掉,是非常可惜的,在不熟一個行業的情況下貿然投入大額資金也是很傻的行為,如果真喜歡精釀啤酒,還是要從手工釀造開始,熟知手工精釀的每一個環節,熟知精釀啤酒的真正內涵,用優化過的美式三桶設備釀造出美味的啤酒才是真正的釀酒大師,而且又不占用大量資金,也可以平時有時間的時候釀造,慢慢培養身邊愛好精釀的朋友,建起自己的精釀圈子,兼職做做,每個月賺一兩萬元是沒有問題,等你有足夠大的客戶群,你再考慮上大廠設備也不遲。
虎哥自己有開精釀培訓班,培訓費用是有,但我不覺得貴,而且他的美式三桶設備可以做到日產量200升,月極限產量6000升,我剛開始做只做月產3000升的,這樣輕松一些,想認識虎哥的話上網搜索“福州虎哥精釀啤酒培訓”可以找到他的論壇。
后來我第一家酒吧開業了,投入不多,慢慢積累客戶,前3個月基本上都只能持平,第4個月開始,每月能贏利一萬多,第六個月到現在,一個月都有兩萬左右贏利。突然想到一個電影的臺詞“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在此奉勸要要進入精釀這個行業的朋友們一定要慎重!凡事都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真心要入行,技能要學,但一定要學實用的技能,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