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進行時 中再融“擁抱”監管穩健發展
自2007年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興起以來,從曾經的興起、野蠻生長到如今的轉折,至今已走過了十余載光陰。十年風雨兼程,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實現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業態也不斷豐富,而其中的風險隱患也不斷暴露。
正因如此,縱觀監管路徑,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已從2014年首次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到2016年的“規范發展”,再到2017年的“高度警惕互聯網金融風險”,2018年的“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
可以看出,隨著行業定位的日益清晰,互聯網金融在監管的指引下,逐漸告別草莽,向著健康有序發展不斷邁步。
強監管下,各家平臺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自身的合規建設,中再融也不例外。作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再融一直以來都將合規、穩健運營視為平臺生存發展的“立足”之本,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平臺經營資質上,中再融已獲批ICP經營許可證;
在平臺定位上,堅持信息中介定位,堅持在信息披露、監管信息報送、平臺應盡義務、出借人風險評估、平臺內部制度等方面下足功夫;
在業務上,踐行綠色金融,深耕再生資源行業,堅持小額分散,服務實體產業;
與此同時,在經過多達幾百項的技術指標測試后,平臺將正式通過了“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測評,獲得公安部核準頒發《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備案證明》三級認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平臺與某城商行合作達成的資金存管系統,也將于今年7月底正式上線,屆時,平臺的安全系數將再次升級。
不難看出,近年來的重錘出擊,監管的意圖在于使得行業出清,為中國經濟發展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墻,而這對于互金行業而言,其實也是為行業的真正價值——“普惠”進行正身的一次很好的機會。
盡管監管不斷趨嚴致使不少平臺陸續推出了行業舞臺,而在硬幣的另一面,這也為合規平臺提供了一個更加健康的外圍空間。放眼未來,合規必將是行業發展大趨勢,只有那些主動“擁抱”監管,在穩健發展的同時不斷深耕技術、提升風控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平臺,才能獲得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相信大浪淘沙之后,行業最終被“凈化”并迎來新的發展階段,而行業內真正優秀的平臺也將順勢起航,不斷優化業務結構和服務內容,回歸平臺的普惠價值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