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佰利(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7大電話騙術請小心
警方將繼續加大與電信、金融系統的協調,最大限度地為電信用戶減少損失。
針對春節期間電話、短信詐騙案的上升之勢,省公安廳組織力量嚴打此類詐騙犯罪活動。22日,省公安廳整理了去年以來發生的電信詐騙案件,歸納出7種主要作案手段。同時,提醒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當接到不熟悉的手機號碼發送的短信時,要加以提防,不要輕易相信,以免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
案例一給不特定用戶群發短信
2009年10月28日,益陽孫某、付某分別收到自稱國稅部門工作人員的短信息,稱其新購小車可退還30%的車輛購置稅,后以種種借口誘騙2名當事人實施銀行卡轉賬操作,分別被騙走9000余元、8000余元。
作案經過不法分子利用群發器給某一號碼段的手機用戶群發短信,編造事主中獎、購車退稅等虛假信息實施詐騙,或者以群發短信的方式,將“請把錢直接存到某銀行賬號”等短信內容大量發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匯款,收到此類信息后,未經核實,便將錢直接匯到犯罪分子提供的銀行賬號上。
案例二直撥電話編造虛假信息
20015年12月22日,婁底的劉某在家中接到一座機電話,通話中一語音提示稱其座機已欠費l689元。聽到電信局催費,劉某根據通話中的提示轉入人工通話咨詢,對方稱武漢有一個電話串用,要求劉報警,并稱可以將電話轉接至當地公安局。隨后,電話被轉接到武漢當地一號碼,對方自稱是公安局,稱已接到多方報警,以劉某的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可以透支,已被立案偵查 要求劉將錢轉入一個新卡上。隨后,在對方的指揮下,劉某到銀行辦理相關業務后,卡上1萬余元資金被轉走。
作案經過犯罪分子利用“改號軟件”技術將來電顯示成金融、電信等部門或者當事人親友的號碼,騙取事主信任后,以電話欠費、身份資料被人盜用、當事人的銀行賬戶涉嫌犯罪為由,誘騙當事人將存款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內實施詐騙。
溫馨提醒
7種電話詐騙防著點
一、虛構事主身份信息資料被冒用安裝電話,并欠下高額話費,誘騙儲戶到ATM機轉賬存款;
二、冒充公安機關或者其他辦案單位、金融部門工作人員,以事主銀行卡涉嫌洗錢為名實施詐騙;
三、虛構購車退稅實施詐騙;
四、虛構銀聯卡消費詐騙;
五、以辦理信息、免擔保貸款為由實施詐騙;
六、虛構綁架事主實施詐騙;
七、虛構事主親屬朋友生病或出車禍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