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聯瑞:自主創新從保護知識產權開始
世界在變,創新不變。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創新作為重點話題被熱議,同時科技創新的一系列的新要求、新部署、新安排被提出,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廣州聯瑞專家指出,黨和國家一直都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將創新驅動視為重要的國家戰略。
自主創新一直被視為推動產業發展和國家富強的重要動力與源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自主創新的“源頭”就是要確保廣大創新者,尤其是科技創新者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有創新,厚植創新的沃土,從而開出美麗的創新之花。廣州聯瑞專家指出,構建適合創新、人人創新的良好環境,應當從保護知識產權開始。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就不可能有自主創新。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樹立我國國際信用、擴大國際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勵國內自主創新的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是鼓勵科技創新。
廣州聯瑞舉了前段時間“中興事件的例子。一方面該事件凸顯了科技創新的重要,尤其是核心技術這樣的“國之重器”更是必須依靠創新,因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過往“中國芯”的創新經歷說明,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西方發達國家正是依靠著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了強大的“WIntel”生態陣營,使得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很難突破其構建的技術壁壘與保護。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西方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值得我國學習借鑒。
當前,我國正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也明確提出了要“實施知識產權、標準、質量和品牌戰略”。據廣州聯瑞了解,2017年全國辦案總量6.7萬件,同比增長36.3%;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高到76.69分,比上一年提升4.31分。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與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需要相比,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更是任重道遠,特別是在技術手段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也遭遇到了新課題、新情況,需要新手段、新方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無論是自主創新還是知識產權保護,都需要“久久之功”方能有所成效,期待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之下,在廣州聯瑞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共同努力下,結出更多自主創新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