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赴美提交IPO 將二手車電商行業競爭拉向正軌
提及二手車電商行業,不免想到優信、瓜子、人人車等幾個頭部玩家的針鋒相對。長期以來,圍繞著活躍用戶、裝機量、有效時長等數據,各方頻繁凹造型,秀肌肉,滿屏行業第一。然而由于這些數據的來源、規模和分析方法不盡相同,其實到底誰是第一,實在難以說清。
對于電商而言,真正決定實力的只有整體交易總額(GMV),因此從整個電商的發展歷史來看,二手車電商的數據之戰還處于熱身狀態。直到前不久,優信向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書,情況才發生了變化。
根據優信招股書披露,優信整個平臺的GMV達434億元人民幣,同比2016年增長66.9%;成交量達634317輛,同比增67.9%。2017年,優信毛利潤12.036億元,同比暴增313.4%;今年第一季度毛利潤更是達到了4.2716億元,同比增長了119%。
招股書顯示,優信憑借434億成交額,在全國二手車電商市場份額占比超過四成,成為行業第一。不過更重要的是,招股書也將整個行業的規模、交易效率及營銷支出側面體現了出來。
據艾瑞公布此前估算的優信占整體二手車電商市場份額的41%,結合優信招股書數據,可以推測國內二手車電商市場總體市場規模大約在1058億元左右。
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預計2018年,國內二手車交易量達1500萬輛, 如果考慮到中國二手車市場的總體規模,優信66.9%的成交額增速,有可能在2018年被更高記錄所取代。
數據還顯示,營銷支出不斷提升著優信成為行業龍頭所需付出的成本。不過大力度的市場推廣,一直是汽車產業鏈的一大特點,這既是驅動業務所必須,也是實力體現的一個側面。
不出意外的是,優信IPO成功后,將成為國內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其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提升交易能力,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以及其他常規性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提升交易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交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二手車電商的崛起,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聯網對于這一傳統交易市場的賦能。
交易能力直接關系到用戶滿意度的好壞,如果優信將IPO所募集的五億美元用于提升交易能力,這意味著未來,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將成為整個行業的主宰法則。
除此以外,優信IPO之后,將可能把整個行業從過去的數據混戰之中拉出來,促進整個行業更加關注用戶服務體驗,使整個行業走向更為健康的發展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