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創新 > 正文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知識產權制度不僅是促進技術迭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也是培育創新思維、養成創新習慣的文化土壤。

33年前,當得知國家將接受專利申請的消息,航空航天工業部207所工程師胡國華提前3天趕到國家專利局。他專門制作了“申請專利在此排隊:第一名航天207所”的牌子掛在申請處門口,很快有人在他身后排隊。等了3天,胡國華第一個提交申請……近日,在關于“改革開放與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這位中國“第一號專利”發明人談起往事,感慨萬千。如今,申請專利在網上就能完成,操作從難到易、流程由繁入簡,折射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前進的步伐。

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上世紀80年代,為更好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建立國際通行的知識產權制度,特別是專利制度迫在眉睫。1985年4月1日,專利法實施當天,就收到專利申請3455件,被時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鮑格胥譽為“世界專利史上的新紀錄”。到2017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縮短至22個月,快于同期的美國和歐洲。幾乎從零開始,中國僅用30多年時間就迅速成長為國際公認的知識產權大國。

知識產權制度的逐步完善,標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改革開放之初,很多外資企業對自己的權利能否受到保護心存疑慮。幾十年過去,外資企業成為中國知識產權制度不斷完善的親歷者、見證人。自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外申請人在華申請發明專利累計超過177萬件,年均增長11.24%。最近,廣受關注的蘋果與高通公司專利訴訟在福州中級人民法院有了新進展。越來越多跨國企業在遇到專利糾紛時,選擇到中國來尋求正義,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彰顯著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領域司法、執法的信心。中美商會2016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91%的受訪美國企業認同近5年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進步。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從跨海大橋、智能碼頭到高鐵、大飛機等大國重器,從5G通信、云計算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因為給知識“標價”、為創新“賦權”,今天的中國激發出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不僅是促進技術迭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也是培育創新思維、養成創新習慣的文化土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多所大學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是唯一與發達國家經濟體創新差距不斷縮小的中等收入國家,已經成功躋身全球創新領導者行列。這樣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知識產權制度打通了航道、鋪就了路基。

從知識產權大國到知識產權強國,不是一日之功。在提升專利數量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提高專利質量?如何讓知識產權制度更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如何把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作品和品牌高效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從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列為擴大開放的四大舉措之一,到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再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于知識產權服務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政策實踐,都充分展示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決心,也體現出保護手段日益精準、制度體系越織越密。

在這次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有一條消息引人關注: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已提交全國人大審議,有望明年通過。據了解,新法將大幅提高故意侵犯、假冒專利的賠償和罰款額,顯著增加侵權成本。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上,專利法針對現實及時調整、“重新出發”,正像是一個標志,宣示著中國保護知識產權不會止步、創新發展未有窮期。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