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打通堵點,破解縣域創新“最后一公里”難題
6月8日,2021蘇州·張家港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最后一場行業賽在大連打響,智能裝備領域的15個優質人才項目現場路演,爭奪最后6張總決賽入場券。
今年,張家港圍繞4條新興產業鏈,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辦19場專業賽事,吸引了600余人才項目報名參加。一場創新創業大賽,讓“創新張家港”成功“出圈”,過去難以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現在順著產才融合“服務鏈”,帶著高質量創業項目陸續落地。
破解縣域創新“最后一公里”難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點火系”。近年來,張家港在建設創新型縣(市)的實踐中,找準難點打通堵點,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努力以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催生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創新小積分激發企業大動能
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江蘇最具創新力科技型公司”,“十三五”期間申請了國內外專利近600件……這一系列靚麗的創新成績單出自江蘇新美星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創新的困難和挑戰無處不在,但讓他暖心的是,政府的政策‘紅包’成為了企業創新的助推力。”新美星總經理何建鋒說,在2019年張家港企業科技創新積分榜上,公司成為創新“狀元”,獲得獎勵400余萬元。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基礎在縣域、活力在縣域、難點也在縣域。
作為國民經濟基本單元,縣域貢獻了超40%的國民生產總值、超60%的總人口和超90%的國土面積。當前,縣域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地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
作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張家港也面臨著同樣的難題:縣域創新工作“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科技管理部門力量薄弱、缺乏有力抓手。
2015年,張家港在全國率先推出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制度,通過對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量化評分,構建企業創新畫像,有效集成政府10多個部門資源,為企業精準推送相關政策和服務,讓原本薄弱的縣域創新工作找到有力抓手。2020年,“企業創新積分2.0版本”出臺,指標體系設置更科學、涵蓋面更廣泛。
張家港市科技局局長趙瑜告訴記者,這項制度把原本分散的政策扶持統一轉化為“積分紅利”,并通過制度設計的“加減法”,使部門間重復的政策實現歸并,存在的短板缺口得以補足,從而探索出一條理念新、難度小、效果好、易復制的縣域創新管理模式。
積分政策實施5年來,張家港累計5962家次企業參與積分。企業積分年均增長14%,引導形成了“四個90%”以上的企業創新格局:即100%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企建有研發機構、95%的規上高企開展產學研合作、92%以上的專利申請及授權來自企業、90%的科技人才企業有研發投入。
產才融合,開辟引才聚才“高速路”
通過“政府資源+社會資本”持續導入,在上市募資、研發、金融、引才等方面給予最高4700萬元“一企一策”集成支持……今年4月,張家港助推人才企業上市“攀峰計劃”啟動實施,首批遴選出37家有形態、有市場、有潛力的人才企業加入“攀峰”梯隊,以精品化服務,加快人才企業上市步伐。
今年年初,富淼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實現張家港人才企業上市“零”的突破;不久前公布的2020年度蘇州市“高成長企業”培育名單中,張家港有9家企業入選,其中人才企業占8席。“攀峰計劃”的提出,正是順應人才企業蓬勃發展趨勢的應時之舉。
“‘攀峰計劃’除了給予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在募資、金融、引才方面給予全方位的輔導和幫助,讓我們可以專心致志搞研發、拓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豐倍生物董事長平原告訴記者,企業投資10.8億元打造的豐倍生物環保新材料項目已開工建設,正朝著2022年實現IPO上市的目標發起沖刺。
今年5月,張家港立足產才融合導向推出人才政策4.0版,用“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其中,對“頂尖人才(團隊)”“一事一議”資助標準提升至1億元,對獲認定的重大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5000萬元綜合扶持,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資助由最高3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
同時,實施“名校優生”人才計劃、“青博薈”企業創新顧問計劃,引進緊缺型應屆畢業生和青年博士人才;成立總規模15億元的人才天使母基金,通過“母基金引子基金、子基金引人才項目”的模式,保障優質項目引得進、留得住。
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說:“通過系統集成人才、科技、金融、產業等政策措施,推動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鏈‘多鏈融合’,讓產業集聚人才的‘蓄水池’持續擴容、人才引領產業的新格局加速形成。”
預研資金為產學研補上“臨門一腳”
借助與江蘇科技大學方海峰副教授的研發合作,2020年,江蘇貝爾機械有限公司的“廢舊地膜回收裝備”銷售收入達8000多萬元。促成這項合作的正是張家港推出的“產學研預研資金管理”措施。
產學研深度融合,經常遇到一個共性問題:科技創新具有不確定性,校企協同創新因雙方顧慮重重、不敢投入而導致項目夭折。
針對“校企雙方各有顧慮,項目合作時常因為缺少‘臨門一腳’而難以啟動”的產學研合作堵點,張家港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上述舉措,進一步打通產學研合作梗阻,破解縣域創新末梢難題。
預研資金貫穿于產學研融合全程。在研發前期,該市對通過評審的項目,按校企約定投入資金的20%且總額不超過10萬元預撥資金,支持高校前期研發。在研發后期,企業有后續研發投入的,張家港市再對企業后補助,單項資助不超過20萬元。
方海峰正是在了解到貝爾機械有廢舊地膜回收裝備研發的需求后,與公司聯合申報課題。經評審,方海峰得到張家港撥付的10萬元預研經費。“利用預研經費,2017年我開始針對貝爾機械的需求研究,2018年研發出樣機。有了成果后,貝爾機械先后共計給予我們150萬元橫向課題經費繼續研發。”方海峰告訴記者。
2018年,共有全國29家高校院所聯合張家港70家企業申報項目88項,涉及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領域。經評審,研發前期項目立項47項。2019年,通過對前期47項項目開展評審,確定44項研發后期項目,累計撥付經費802.3萬元,撬動企業研發總投入3589.18萬元。
“產學研預研資金好比‘敲門磚’,能夠讓企業與高校院所更加順暢地啟動合作。”張家港市科技局局長趙瑜表示,相對于區域創新和城市創新,縣域創新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如何提高縣域企業創新能力,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至關重要。但創新存在不確定性,校企雙方往往各有顧慮,導致合作難以啟動,這就需要政府在關鍵環節給予引導和扶持。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玉米市場出現降溫跡象 預計春節后玉米供應面相對寬松
- 高端消費品牌開啟漲價潮,大牌還能“笑”多久?
- 百世進入“減法”梯隊 能否堅守當前的道路仍未可知
- 入場容易盈利難,團車造車想要站穩腳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 爾旭大宅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化,創新綠色新建材
- 兒童打鼾、張嘴睡覺要注意了 睡眠障礙將損害身體健康
- 8年開出4000多家門店,俏妃經期護理緣何成為女性剛需
- 預防大于治療,俏妃經期護理喚活女性生殖健康自生力
- 俏妃經期護理憑何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墻
- 檳榔產業發展峰會展開,問道九五之尊品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黑龍江科技招商大會大慶專場舉行 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大事件 | 松偉官宣高圓圓為代言人,疊加億級高鐵投放
- “網紅”隔離險買易賠難?是營銷噱頭還是真保障
- 百億私募巨頭林利軍屈身道歉表信心,“少數”投資人為何不買賬?
- 雅居樂擬18.44億元向中海出售廣州亞運城26.66%股權
- 202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序 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 時隔九年,娃哈哈再做醬酒,這次能成功嗎?
- 2025年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
- 銷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有望加速增長
- 一張滑雪票蘊藏無限商機:冬奧會點燃冰雪消費
- 綠城服務盈利增長不及預期 野村將其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13....
- 銀保監會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劃出五條紅線
- ?17家酒企上榜2021年綠色工廠名單
- 麥當勞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手勢,要痛失韓國市場了?
- 衛生間如何進行清潔消毒?北京疾控:要注意4個環節8個方面
- 上海發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 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萬億元
- 上海:去年科技信貸授信規模1583億元,科技保險助力科研穩發展
- 中國癌癥防治十大建議發布 公眾應改變多種不良生活方式
- 火山有色加強服務傳統企業
- 螞蟻集團股票有哪些?相關螞蟻集團股票龍頭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