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創新 > 正文

北京雙創成果顯雛形,科技創新無處不在

完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可以檢測只有地球磁場百萬分之一的心臟磁場,即便是對母體中的胎兒,都能及時篩查出心血管疾病……外界或許很難想象,這樣功能強大的心磁圖儀竟出自一家成立僅有一年多時間的企業。而這背后,正是北京乃至全國所發力的重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0月19日-25日,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主題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辦。眾多展示成果的背后,北京雙創成果也已初顯雛形。

北京商報

“完全能滿足加強針需求”

上述心磁圖儀出自北京未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磁科技”),被命名為“騏驥心磁圖儀”。據其創始人蔡賓介紹,其作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比現有設備更早、更快、更便宜,同時能夠以對人體完全無害的方式篩查早期的心血管疾病,這是其他的任何設備都無法做到的。

而在展區內,從科技抗疫到航空航天,從疫苗研發到碳中和,吸睛的內容還有很多。期,全國多地已啟動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對疫苗產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全能滿足加強針的需求。”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控股”)高級品牌總監劉沛誠如此說道。

據介紹,目前階段疫苗接種量其實是相對較少的,但科興控股子公司科興中維的疫苗生產卻是在繼續的,因此目前產能完全能夠保障供應。而科興疫苗的年產能也已經達到了20億劑以上,其中國內供應超過12億劑,國際供應超過8億劑,也是目前全球供應量最大的疫苗。

關于科興疫苗的下一步計劃,劉沛誠透露,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開展產業化合作,另一方面就是在研發方面還在持續進行一些研究,此外,針對變異毒株的研發也在穩步推進。據劉沛誠介紹,目前他們的研究發現,前兩劑科興疫苗接種完成之后再接種第三劑,其抗體的廣譜會更高,針對德爾塔這樣的變異病毒的保護也有很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科興中維也在研究針對變異毒株的新疫苗,而在應用方面,科興中維也在研究是否能與其他如流感疫苗等聯合接種。

芯片、碳中和吸睛

疫苗研發的背后,是創新創業支撐起來的科技自強。北京軒宇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軒宇空間”)是這一展區的企業之一,它所帶來的國產宇航四核抗輻射加固微處理器芯片也成為了科技自強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其所研制的各類宇航級芯片已批量用于北斗導航、探月工程、遙感衛星、空間站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任務。

“目前芯片‘卡脖子’的情況比較嚴重,我們的創新點就在于芯片完全是自主可控的,實現了100%的國產化。國內做宇航級的處理器芯片,并且能夠在軌正常飛行的芯片企業,也就我們這幾家。”據軒宇空間工作人員介紹,“未來對于大部分衛星的要求,肯定是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尤其是商業衛星更要減體減耗減重,因此我們的處理器芯片也要更小型化、輕量化。”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軒宇空間IC事業部副部長郝王松提到,多年以前航天器上很多芯片依賴進口,但隨著國際大環境的改變和國家戰略形勢的調整,軒宇空間從幕后“備胎”走向了前臺,公司主動進行市場化運營,承擔起宇航及軍工用芯片國產化的重擔,自研芯片大批量投入應用,有力地支撐了國家航天及軍工事業的飛速發展,確保了重大宇航型號用芯片的自主可控。

“此前軒宇空間給自己的定位更多還是科技工作者,如今雖然仍聚焦技術領域,但整體創新創業的大環境,能夠更好地助力我們的產品做市場化運營,尤其是營商環境等方面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助力。”據郝王松介紹,在其垂直領域如宇航、軍工等,市場份額均在逐步擴大,每年都有20%-30%的業務增長,此外他們也與海外其他市場進行合作,例如將成熟的芯片推廣至俄羅斯,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報記者自北京市發改委獲悉,在滾動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至4.0版系列政策之后,北京優化營商5.0版也即將發布實施。

大到航天領域的芯片,小到民生領域的“廁所革命”,科技創新無處不在。在展會的另一角,博海云通生物的無水馬桶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主要原理就是生物技術,通過生物菌群將糞便轉化為氣體,與傳統馬桶本質上的區別就是其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用自然界的生物菌群進行處理分解,完全是一個環保的概念。”據其副總經理馬弘濤介紹,每1萬臺這種馬桶每年可節水約40萬噸,避免污染5000萬噸以上干凈水源,同時減少1萬噸碳排放。

從想做,到敢做能做

無論是疫苗的研發生產,還是芯片的自主創新,北京會場主題展內的眾多企業,已然繪就了北京雙創的成果藍圖。10月19日下午,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暨中關村創新創業季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正式啟動,期間,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詳細介紹了北京雙創的發展情況。

北京科技綜合實力躍居全球科創中心第四,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科研城市首位;2020年研發投入強度6.4%,是全國均水的2.7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6件,是全國均水10倍;2020年每日新設科技型企業超300家,是2015年的2.7倍;集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萬家,是2015年的2.5倍;2020年,北京新經濟實現增加值1.37萬億元,占全市GDP的37.8%,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41%……海量數據面前,是雙創背景之下,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

雖然未磁科技是去年初才成立的,但過去兩三年里,蔡賓得到的支持卻不勝枚舉。據蔡賓介紹,自從兩年前回國之后,他參加了很多創新創業大賽,包括評委老師、主辦方及資本方,都給予了他指導和幫助。去年一年,未磁科技便完成了三輪共計數千萬的融資。“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事情,如今卻變成了一個很常態的事情,只要這個產品是真正的硬科技,賽道又足夠廣,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國家其實都是非常重視的。”

“得益于目前的雙創環境,像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敢去做或者說可以去做這種真正的創新型的大型高端醫療器械,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蔡賓如此感慨道。

劉沛誠也提到,疫苗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整個管理、監管模式等方面的創新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監管機構與其行進行審查,出來一組數據就報給藥監部門,通過早期介入,數據滾動式提交,隨交隨審,大大壓縮時間的同時,所有的程序其實都沒有減少。而且生產線方面,基于整個國家的科研創新體系,使其上下游能夠實現完全的國產化供應,這其實需要的是全社會資源的共同推動,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功。

北京商報

關鍵詞: 北京 雙創成果 科技創新 創新創業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