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創新 > 正文

深圳高新區高端創新資源加速聚集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加快形成自主創新動力更加強勁、產業集群培育成效更加凸顯、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綠色發展典范效應更加彰顯、開放協同引領力持續提升的發展格局。”這是《深圳國家高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

在新藍圖中,與產業并重的,是示范引領背后的澎湃動能。

創新驅動發展的“原動力”

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基礎研究是關鍵一環。在補齊基礎研究這一短板的過程中,深圳高新區既是平臺,更是推手。

通過布局建設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深圳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突破,原始創新能力實現大幅躍升。

據統計,2020年,深圳高新區擁有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643家,占全市40.9%;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例為13.57%;技術合同成交額566.7億元,占全市54.7%;累計有效發明專利181960件,同比增長17.2%;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4660件,同比增長38.1%,占全市72.5%。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高端創新資源正呈加速聚集態勢。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獲得教育部批準設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深圳大學二期工程、南方科技大學二期工程建設加速,香港大學深圳校區引進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深圳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原動力”不斷增強。

創新載體賦能的“加速器”

在推動深圳高新區發展的諸多力量中,以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為代表的創新載體功不可沒。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2021年(第28批)新認定及全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的通知,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等5家來自深圳的企業技術中心躋身“國字號”行列。

截至記者2月28日發稿時止,深圳已有33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當中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等,很多分布在深圳高新區。

其中,深圳高新區南山園區就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7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3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0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國家工程實驗室24家。

位于深圳高新區龍華園區的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就已成為企業制定技術創新規劃、開展產業技術研發、創造運用知識產權、建立技術標準體系、凝聚培養創新人才、構建協同創新網絡、推進技術創新全過程實施的重要“策源地”和“加速器”。

深圳高新區寶安園區的創新平臺建設也取得新突破。2021年,寶安園區新增各類科技創新平臺19個,其中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6個、市級科技創新平臺3個。各類創新載體不斷為高新產業發展賦能。寶安園區1708家科技部火炬統計系統納統企業2021年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出口總額、利潤總額、凈利潤以及實際上繳稅費等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正增長。其中,工業總產值預計實現1844.45億元,增長41.48%。

與此同時,各類孵化載體也積極為深圳高新產業發展輸送新鮮血液。以深圳高新區龍崗園區為例,就擁有各類孵化載體26家,其中孵化器13家、加速器1家、創新產業園4家,構建起“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創新產業園”的創業孵化鏈。

輻射帶動區域創新的“主引擎”

深圳高新區通過對外高水平開放合作,對內高質量輻射帶動區域創新,發揮了“主引擎”作用。

1999年9月,深圳高新區啟動建設深圳虛擬大學園。如今,虛擬大學園內已聚集67所國內外知名院校,建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7家產業化基地。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6所港校在高新區設立研究院。

2004年10月,深圳高新區成立深圳國際科技商務平臺,迄今已累計引進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匈牙利、以色列等47個國家和地區的84家機構,搭建了幫助科技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此外,深圳高新區還加強與國內高新區協同發展,與新疆、哈爾濱、贛州以及廣東潮州、汕頭、汕尾等地高新區開展深度對口合作,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打造優質的產業鏈供應鏈。

關鍵詞: 深圳高新區 創新資源 創新平臺建設 區域創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