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創新 > 正文

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升至第8位 已實現更多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記者8月17日從“安徽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年來,安徽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服務原始創新

實現更多領域科技創新并跑領跑

十年來,安徽省舉全省之力建成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催生出更多“從0到1”原創成果,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實現并跑領跑。

高質量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實施專項推進行動,全面入軌運行全國首個國家實驗室。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等“國之重器”相繼問世。成功研發“九章”“祖沖之”號系列量子計算原型機。成功爭取深空探測實驗室落戶安徽。

高水建設合肥綜合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19.2方公里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形成已建、在建、擬建的“3+4+N”大科學裝置集群化發展格局,數量居全國前列。“人造太陽”創造1056秒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刷新世界紀錄,11項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高標準梯度構建高能級科技創新臺。建成認知智能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臺216家,省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34家,在全國率先組建4家創新聯合體,催生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鐵基高溫超導體、極端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等3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累計106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主攻技術創新

實現更多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十年來,安徽省不斷構建強鏈補鏈延鏈重大科技攻關體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2021年,全省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9.9件、居全國第7位,較2012年增長14.4倍;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93.1%,對全省規上工業利潤增長貢獻率達61.1%。

安徽省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實施《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等,2020年全省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比達4.95%,較2012年提升2.5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883.2億元,較2012年增長2.1倍,研發投入強度達2.28%,較2012年提升0.64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位。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綜合采取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部署省科技重大專項等。2015年以來,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168項、投入省財政資金超18.79億元,新增銷售839.79億元、利潤112.55億元、利稅65.41億元。動態存儲芯片等重大原創成果競相涌現;全色激光投影、仿鵝絨結構高保暖材料等成果閃耀北京冬奧會。

發揮科技支撐民生作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現全省14912個行政村服務全覆蓋。聚焦生命健康等領域,實施新冠病毒攻關項目38項,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等成為抗疫重要力量;設立“雙碳”科技創新專項,企業牽頭實施首批“雙碳”項目11個,帶動企業研發投入2.9億元。

強化產業創新

實現更多產業依靠創新驅動發展

十年來,安徽省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科技經濟融合的關鍵環節,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邁上萬億元臺階,躋身全國十強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9%,占比規上工業增加值45.7%,較2012年提升10.9個百分點。

安徽省搭建科技成果轉化臺,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安徽)科交會,簽約成果轉化項目282億元。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場,促成400億元的成果對接轉化。打造“羚羊”工業互聯網科產臺,截至6月底,已匯聚高校院所150余家,各類專家1.7萬人。2021年,全省吸納和輸出技術合同交易額4千億元,連續5年實現“進”大于“出”。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省建有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13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30家(其中4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19家(其中70家國家級),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1742家增加到2021年11368家,增長了5.5倍,位居全國第8位。

打造產業發展集群高地,高標準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蕪湖、馬鞍山等5個市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科大硅谷”“中國聲谷”等產業集聚地,集成電路等4領域入選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3位。建成滁州等國家高新區7家,2021年全省20家省級以上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分別達1.4萬和2.1萬億元,創造了全省13.8%的規上工業增加值、27%的稅收收入。

深化制度創新

實現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

十年來,從合蕪蚌示范區政策先行先試,到全國首個省級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條例,再到《安徽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行動方案》,安徽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創新創業生態明顯改善。

安徽省注重先行先試探索實踐。完成首輪全創改試驗,“編制周轉池”“專利權融資”“區域科創板”等13項“安徽經驗”在全國推廣復制。首創“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模式被國務院發文推廣。扎實推進國家新一輪全創改,成功揭榜“科教融合培養產業創新人才”等11項改革任務,數量居全國第一。

深入推進放權賦能改革,實施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最大限度賦予科研人員經費使用自主權。出臺落實簡化預算編制、擴大承擔單位預算調劑權限等系列政策舉措,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等,使科研人員創造的價值得到合理回報。

大力推動科技金融融合,建成全國首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科技融資擔保體系。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謀劃設立150億元的基金群,支持高校師生、人才團隊和新型研發機構早期科技成果轉化,投資損失容忍率最高可達80%。依托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已累計設立子基金13支、總規模超31億元。(記者 汪喬 許夢宇 段玉)

關鍵詞: 區域創新能力 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創新能力 產業創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