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創新 > 正文

環球最資訊丨騰訊湯道生:AI對世界的改變,一定是通過與產業融合實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6月21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與騰訊聯合宣布,將共同推出“企業管理者人工智能通識課”系列課程,以助力企業創始人和管理者擁抱AI。


【資料圖】

發布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回顧了AI的發展歷史,并詮釋了大語言模型推動的技術變革,行業落地的挑戰與應對,以及企業擁抱大模型的基本準則。

湯道生表示, 過去四十年,開源共創、算法創新、算力增強等因素的疊加,構成了AI的“增長飛輪”。而 GPT-4、PaLM2、LLaMa等大模型的問世,讓人們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

尤其是大語言模型,其代表的人工智能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有卓越的語言理解、強大的邏輯推理與溝通能力,能帶入角色,主動思考。與此同時,用大量數據預訓練的模型也推動機器視覺、語音識別、機器人等AI能力發生新的突破。

湯道生認為,通過對機器想、聽、看、動等能力的整合,AI將真正成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助手。同時,大模型只是起點,未來,應用落地的產業變革是更大的圖景。

“不管哪個行業,都應該積極擁抱AI,過去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中,都有很多依賴人來判斷、協調與溝通的地方,今天都值得我們去看看哪些環節,可以疊加AI的生產力,來提質、降本與增效。”湯道生說。

對于企業如何應用大模型,如何抓住技術變革紅利,湯道生給出他的一些建議:第一,聚焦企業自身業務,挑選具體場景,讓AI成為服務的增量;第二,確保訓練數據質量,梳理出測試用例,建立上線評估流程;第三,確保服務合規,同時關注數據的產權與隱私;第四,使用云廠商工具,搭建一體化的模型服務。

談及模型,湯道生表示,雖然大家對通用大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期待很高,但它不是唯一的大模型服務方式,也不一定是滿足行業場景需求的最優解。

目前,通用大模型一般都是基于廣泛的公開文獻與網絡信息來訓練的,上面的信息可能有錯誤、有謠言、有偏見,許多專業知識與行業數據積累不足,導致模型的行業針對性與精準度不夠,數據“噪音”過大。

但是,在很多產業場景中,用戶對企業提供的專業服務要求高、容錯性低,企業一旦提供了錯誤信息,可能引起巨大的法律責任或公關危機。因此,企業使用的大模型必須可控、可追溯、可修正,而且必須反復與充分測試才能上線。

湯道生認為,客戶更需要有行業針對性的行業大模型,再加上企業自己的數據做訓練或精調,才能打造出實用性高的智能服務。

而對于AI未來的發展,湯道生提出, AI價值巨大,發展速度驚人,但從社會層面也要注意,其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問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包括人類發展、倫理、教育等等。但在湯道生看來,技術的發展、演進、變化,總是超出人的想象,而人類擁抱變化的勇氣,創新的智慧,化挑戰為機遇的能力,也往往超出我們自己的想象。

“就像工業革命早期,也有過對于農村經濟瓦解、工人生存狀況堪憂等等情況的擔心,但是,最終我們以人類特有的方式,走了過來,并且讓全人類的生產效率、生活質量以幾何指數飆升。”他說道。

湯道生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被AI重塑的時代,從生產銷售、組織人才,到產業革新、社會發展,都會發生劇烈的變化。”而AI對世界的改變,一定是通過與產業的融合實現的。機器決策、自主生成、自然交互等一系列變革,推動產業實現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好體驗和更大創新。未來的企業,也將向智能原生進化。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