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五臺山上有一群風云守望人
山西的五臺山被稱為“華北屋脊”。在2200多米五臺山的南臺頂,有一座國家一類高山艱苦氣象站——五臺山國家基本氣象站。有這樣一群人遠離喧囂,在這里捕捉著每一絲風云動向。
從人工觀測,到高科技儀器檢測,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觀測、記錄、分析,用精準的氣象數據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多樣的氣象服務,一起走進五臺山上的這座氣象站↓
每年8級以上大風和積雪天氣超200天
數九寒天,晨曦微露,48歲的五臺山氣象站綜合業務員王俊杰背上工具包,頂著凜冽寒風,開始對氣象觀測設施設備進行日常巡護。王俊杰說,這里風比較大,因此每次出來首先要看氣象設施設備外觀是否有損壞或者出現異常。
巡護,每天兩次。因為在氣象預報的精準鏈條中,設備的穩定運行起著基石般的關鍵作用。工作了近20年的王俊杰對站里的觀測設施設備再熟悉不過,對山上每一絲風云變化,也很敏感。他表示五臺山氣象站觀測的數據很具有代表性,“正常情況下都是刮西北風。一旦它變成東南風了,就預示天氣過程要過來了,很可能后面雨雪天氣就過來了。”
五臺山氣象站最早建在海拔近3000米的中臺頂,1998年搬到海拔低了幾百米的南臺頂,是國家一類高山艱苦氣象站。一年中,氣象站所在地8級以上大風和積雪天氣長達200多天。
惡劣的氣候條件會給觀測工作帶來難度。比如,十幾米高的測風儀常常在低溫下結滿霧凇、覆滿冰層,傳感器極易被凍住,就需要人工爬上高塔除冰。
幸運的是,近些年,隨著設備的升級改進,這些難題迎刃而解。如今,測風儀加上了加熱功能,王俊杰說,再遇上低溫天氣,它再也不會凍住,“這就減少了危險,對我們高山站來說是最好的技術改進。”
改進的不僅是測風儀。現在,新型的高精度溫度傳感器,能夠敏銳捕捉氣溫的細微變化。濕度計也告別了過去簡單粗放的測量模式,進階為采用先進感應技術的智能設備,對空氣中水汽含量的監測精確到極小單位。王俊杰說,氣象站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幾年隨著科技進步,觀測手段幾乎是顛覆性的,全部是自動化的。”
科技進步,讓氣象觀測更精準高效
曾經,氣象觀測工作是一場與時間和自然條件較量的耐力賽。無論白晝黑夜,無論酷暑嚴寒,氣象員們需要一天6次外出人工觀測,依照嚴苛標準流程,準時準確讀取數據。如今,傳感器全面取代了人工讀數,每一分鐘,海量氣象數據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匯集,效率呈指數級增長。
王俊杰說,新的挑戰也接踵而至,“現在自動化了以后,對人的要求更全面了。不僅僅是采集數據,你要把這個數據處理得準確,用好的數據才能做出精確的預報。所以你必須得重新學習,更新知識,才能適應這個崗位。”
眼下正值春運,為保障交通運輸安全,氣象觀測任務增多。新的氣象預報手段也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正在氣象站值班的楊飛鴻緊盯著電腦屏幕,熟練地調取各項氣象數據,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啟動復雜的預測模型。
不僅是春運期間的氣象保障,氣象預報服務經濟社會的功能越來越強。楊飛鴻現在另一項重點工作,是為五臺山景區提供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服務,他說,冬季有時會出現大風雪天氣,如果沒有及時發布預警,“有些不了解情況的,他們會去徒步,我們每一個發出的預警有可能就會挽救不少生命。”
不變的,是氣象人的堅守
雖然氣象觀測的手段和服務內容在變化,但在五臺山氣象站站長董劍,這位從事氣象工作30多年“老氣象人”看來,精準的要求永遠不會改變,“我們每天要觀測,一個數據錯了,那后面的東西一大批都是錯的。尤其現在對于高科技,差個0.1℃,差距就大了去了,所以我們的精度要求是特別嚴的。”
除了嚴謹的工作要求,氣象觀測員們還需要有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堅守。董劍曾在五臺山氣象站的舊址工作了四年,他回憶說,當時工作條件非常艱苦,“一進里邊黑咕隆咚的樣子,燒的土爐子,沒有電,我們宿舍就是點個蠟燭,一到冬天就是土豆白菜。當時從國慶節到第二年5月份換班,只能徒步換班,走最快上去也需要3小時。”
隨著五臺山氣象站新站建成,氣象觀測員們生活工作條件都有很大程度改善,但那份堅守不曾改變。王俊杰說:“我們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使大家能夠減少損失,能夠少受災害,這是我們堅守的最根本的東西。”
寒來暑往,天氣好時,王俊杰會坐在山頂,遠眺群山,看云卷云舒。他說,這里有別處尋不到的獨好風光。也許這就是大自然給予他們的饋贈,也是他們“頂風傲雪、測天為民”時的一份慰藉。
(總臺記者 賀威通 孟雷雷)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新春走基層丨五臺山上有一群風云守望人
- 二十四節氣·大寒 堅冰生春水 寒盡盼春歸
- 春運開啟,呼吸道傳染病易多發!這份防護指南請收好
- 花卉市場年味濃 年宵花經濟火出圈
- 暖胃又暖心 一碗藏面傳遞震區溫情
- 2025少兒迎春粵劇晚會在廣州舉行
- 西藏林芝巴宜區森林消防:全力打好防火戰備主動仗
- 2024年廣東149個國考斷面年均水質創歷史最佳水平
- 五歲孩童遭奶片“卡喉” 乘警“海姆立克法”急救成功
- 浙江杭州:外籍留學生體驗中國春節文化
- 新疆現代農業發展再添新舉措 力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歡歡喜喜過大年 春節期間陜西舉辦1300余項文旅活動
- 廣東“百千萬工程”2024年青年興鄉培育計劃結業
- 廣西崇左大新:四名河長接力護河 續中越友誼長歌
- 鐵路搜爆犬訓練揭秘:菜市場里訓練警犬“言行舉止”
- 甘肅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 通道地位不斷強化
- 南鐵“機器人”班組守護鳊魚洲長江大橋 為春運安全保駕護航
- 蛇年有情有“益”有好事!益禾堂x108水滸拜年團就位迎福
- 廣西舉辦邊關年貨市集 促中越商貿文化旅游交流
- 春運以來全國鐵路公安完善服務舉措 為旅客紓難解困
- 廣西南寧:留學生體驗中國春節民俗迎新春
- 北京:琉璃廠文化街新春氛圍濃
- 年味與“村味”交融 浙江樂清文化特派員打造“村晚”盛宴
- 原創音樂劇《無負今日》弘揚教育精神,致敬師范先驅
- 2024年中國鋼鐵產品結構調整仍在持續 制造業用鋼占比升至50%
- 廣東佛山陳村迎春花市人氣旺
- 蒙牛乳業新年展望:堅守初心,共繪乳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2025海絲騰新春禮贊:以臻眠犒賞更卓越的自己
- 2025蛇年春晚進行第四次彩排 周深張一一現身
- 百惠金控歡迎利好措施出爐 促內地與香港市場深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