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產業 > 正文

關注互聯網診療② 互聯網診療規范化發展有了“指路燈”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醫療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診療迎來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結合當下行業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細化監管要求,積極回應社會和行業關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健康發展和升級,而一些地方的創新實踐,也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行業門檻進一步抬升

此次征求意見稿突出問題導向,針對互聯網診療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明確監管要求。

微醫董事長廖杰遠說,征求意見稿對部分企業將互聯網診療異化為處方藥品銷售工具,以及以AI軟件作為接診、開方工具等不規范行為進行了矯正,有利于互聯網診療回歸“嚴肅醫療服務”定位;監管細則進一步抬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將推動互聯網醫療進入規范、高質量發展階段。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互聯網及人工智能辦公室主任林輝說,征求意見稿中提及的“醫療機構應當有專門部門管理互聯網診療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藥學服務、信息技術等業務”“互聯網診療病歷記錄保存時間不得少于15年”等規定,是線下醫療機構監管要求的映射,充分體現了線上線下醫療服務規范和標準統一的監管思路,互聯網醫療回歸最本質的醫療屬性,這有利于互聯網醫療的健康良性發展。

征求意見稿指出,醫療機構的接診醫師在遇到不適宜互聯網診療的情況時,應當“引導患者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徐輝雄表示,這將考驗平臺的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平臺需要通過醫生連接醫療機構、健康機構、檢查檢驗機構等,還需要有相對完整的管理體系。

從“互聯網醫療”到“數字健共體”

征求意見稿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也為行業進一步升級奠定基礎,那么在復診、會診的業務框架內,互聯網醫療還能做什么?在醫療服務體系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改革發展中,行業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廖杰遠表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加強醫聯體建設的背景下,互聯網醫療將成為推動分級診療改革的驅動力。三明醫改提出要建立緊密型醫共體,通過醫聯體構建區域健康管護組織,在此過程中,數字化可以成為健康管護組織的“引擎”。

經過多年探索,專注于嚴肅醫療服務的數字醫療平臺——微醫已經探索出一條新路徑:以互聯網醫院為樞紐,建立互聯網醫聯體,打通醫保、商保和供應鏈體系,構建“按效付費”的區域閉環醫療體系,為大醫院分擔壓力、為基層醫院提升能力、為供應鏈提高效率,以及為醫保和商保支付提高效能,最終建立數字化的健康管護組織。

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醫務院長閆晉紅介紹,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由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牽頭、協同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了緊密型互聯網醫聯體——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

健共體內,創新打造“四朵云”平臺: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打造“云管理”平臺;注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打造“云服務”平臺;強化基層藥品供應保障,打造“云藥房”平臺;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集約配置,打造“云檢查”平臺。

歷經一年多實踐,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以慢病管理為切入點,探索實施醫保“整體打包付費”“按病種和按人頭打包付費”等支付方式,構建了新型的健康責任制,激發了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的效能。

在“2021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上,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入選“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

廖杰遠說,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推動互聯網醫療回歸“嚴肅醫療”本質,也為數字化賦能醫療改革打開了想象空間:通過數字化驅動“三醫聯動”,建立數字化的健康管護組織,以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經濟性、有效性,實現“為大醫院分擔壓力、為基層醫院提升能力、為支付提升效率、為百姓改善健康”的醫改目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