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產業 > 正文

你分得清真假洋牌嗎?“中華牙膏”竟非中國品牌,名創優品純正國牌

近日,名創優品西班牙地區代理商團隊賬號在7月25日發布的帖子中,誤把中國旗袍公仔翻譯為“日本藝伎”,引起輿論喧嘩。

企業的一個錯誤在輿論場迅速演變成了“鬧劇”。名創優品在8月9日發布的《致歉聲明》中,表明立場,“作為一家全球化發展的中國零售企業,有責任將中國文化傳遞給全球消費者。”

資料顯示,名創優品2013年創立,總部在廣州。2020年10月在紐交所掛牌上市,2022年7月在港交所實現雙重主要上市。截至目前,名創優品在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內擁有超過5000家門店,是出海勢能最強的中國零售品牌之一。

此次名創優品被誤判為日本企業這一事件,其實與之前元氣森林被指“偽日系”相似,是由于企業在發展初期,采用了“日系營銷”的策略。事到如今,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文化被全球消費者追捧。在當下的時間點,大家需要辯證地去看待。

實屬營銷手段的“歷史遺留”

回顧國內“日系”風格大流行的發展路徑,其萌芽于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讓日美動畫、漫畫、游戲、輕小說等二次元文化產品大規模流入中國文化市場,那些在消費二次元文化產品中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對“日本文化”、“日式美學”、“日系”等有所偏好。

而為了抓住這群消費主力軍,不少中國品牌在發展初期,選擇將自己包裝成“日系風格”品牌,比如元氣森林、名創優品、奈雪的茶等。其實不止“日系風格”,北歐極簡風、美式工業風、英倫學院風等,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頭好。不少品牌為了取悅消費者,也選擇了同樣的營銷手段。

面對此類事件,更需要以辯證的眼光對待。元氣森林、名創優品等中國企業在發展初期采用“日系營銷”的手段,是為了迎合消費者偏好與需求。而隨著國內消費者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增強,他們對國產品牌和國潮文化的認同感也不斷加強,不少像名創優品、元氣森林的中國品牌也意識到這點,進行“去日本化”,強化自身的中國品牌特色。

2020年7月,元氣森林全面升級品牌標識及產品包裝,去除日系元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原色森林發言人直言,“早前我們主打日系品牌,是因為年輕人的偏好在那里。年輕人喜歡B站、二次元、日系文化,但現在他們的喜好更多元,我們也會進一步調整策略。”

名創優品的去“偽日系”行動更早。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名創優品的品牌標識和店鋪門頭裝修也開始有了變化,其將原來的繁體字和日文都去除,改為簡體字。此外,名創優品還與故宮宮廷文化、唐宮文創、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中國IP展開合作,將國潮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其旗下品牌TOP TOY也對外宣稱,希望以積木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

名創優品“中國制造”產品圖

種種跡象表明,名創優品等品牌都在去“偽日系”化,努力擺脫“偽日系”標簽,只不過這是個過程,還需要時間去修正、迭代。

你分得清真假洋牌嗎?

眾所周知,在美國的“打壓”下,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可謂是“道阻且長”。

雖受發展初期營銷手段的影響,讓國人對名創優品的身份定位產生認知上的偏差,但名創優品也是實實在在地掙外國人的錢。

值得注意的是,與老干媽出海定價策略相似,名創優品在國外的產品定價要遠高于國內,其在美國主打“10美金”概念,而在國內,名創優品超過95%的商品定價都在50元人民幣以內。老干媽創始人陶碧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國內確實便宜得多。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干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

而那些披著中國名字的外國品牌,又有多少人分的清?比如名為“中華”的牙膏不是中國的,南孚實際隸屬于美國吉列公司,大寶則是美國強生旗下品牌,金龍魚食用油也不是中國品牌,而是新加坡品牌。

網傳50個常被誤認為是中國品牌的外國品牌

名為“中華”的品牌不是中國品牌,帶有日本元素的品牌也不代表是日本品牌。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就怒氣沖沖地要抵制,看似“愛國”,實則是在傷害中國企業的行為。由于文化差異,中國品牌在出海途中不可避免會導致一些問題。我們要對中國企業們多一點兒支持和包容,別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誤傷了這些努力奮斗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

在很多國內企業都被圍堵、被排擠的情況下,能有中國品牌成功能夠實現全球化,將中國制造帶出國門實屬不易,我們要對中國品牌多一些理解,給中國品牌一個機會。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