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世界今日訊!福州稻田首次種養“水中冬蟲夏草”

100萬尾禾蟲苗落戶羅源西蘭鄉


(相關資料圖)

福州稻田首次種養“水中冬蟲夏草”

最近,福州首次以“稻蟲共生”模式,在羅源西蘭鄉的丘陵山地稻田開展養殖試驗,種養了100萬尾的禾蟲寶寶。禾蟲,福州人稱其為流蜞,視為餐桌上珍饈,有著“水中冬蟲夏草”美譽,以往是生長在沿江河口地帶。

100萬尾禾蟲苗正種養到山地水田里。

上周六,這批禾蟲寶寶安家羅源西蘭鄉嶺頭村的3畝山地稻田里。這是一片犁過地的水田,即將開展中稻插秧。在禾苗落戶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技術人員和工人一道,將一坨坨包裹著禾蟲苗的淤泥,從藍色膠筐中取出,有規律地“播種”在水田里。只用一天,100萬尾禾蟲寶寶就在稻田安了家。

在水田里種養禾蟲,可是有講究的。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游小艇介紹,禾蟲從“播種”到豐收端上餐桌,它的生長活動范圍約1平方米。因此“播種”時,要按照這個養殖空間需要去執行,避免密度過大,影響生長。

后續水稻插秧等會誤傷禾蟲嗎?禾蟲寶寶算是個“土行孫”,最深可鉆入水田約半米深,因而農耕作業,并不影響禾蟲的茁壯成長。豐收時節,禾蟲又會鉆到稻田表面,方便農戶收獲。

為什么要開展“稻蟲共生”試驗項目?據介紹,禾蟲在閩江口瑯岐島、龍祥島及羅源鑒江一帶均有分布。但隨著環境問題及鹽堿入侵,河口地區自然分布的禾蟲資源變得越來越少,“水稻+禾蟲”種養新模式,將進一步摸清禾蟲的生態習性,為禾蟲的人工養殖摸索新經驗。

記者了解到,水稻種在禾蟲生長的田間,其根系能向土壤輸送氧氣,相當于為泥土下生長的禾蟲營造了“氧氣房”,腐爛的稻根可成為禾蟲的“口糧”,而禾蟲鉆洞過程又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利于水稻生長,禾蟲的糞便作為優質的有機肥料,能助力水稻豐收。

嶺頭村海拔約500米,屬于福州海拔較高的水田,“水稻+禾蟲”種養新模式如果取得成功,將為下一步“稻蟲共生”模式在福州山地稻田的推廣積累有效經驗。

游小艇介紹,項目將著力幫助試驗水田構筑共生的生態循環系統,在實現水稻豐收的基礎上,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據介紹,此次種養的禾蟲苗長度約1厘米,明年這一時節豐收時,可長到約20厘米,粗壯如同筷子尾部。

禾蟲,學名為疣吻沙蠶,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常被作為鮮美食材搬上餐桌,歷來價格不菲。

“以目前禾蟲1公斤約200元的市場價計算,1畝水田如果收獲100公斤的禾蟲,可幫水稻種植戶增收約2萬元?!庇涡⊥дf。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