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地評線】東湖評論:過“三關”,做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資料圖】

調查研究工作,其本質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深刻體現。如何充分運用調查研究成果,確保調查研究工作取得實效,實現推動本職工作的“再實踐”,提升自身理論修養的“再認識”,是我們做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的重點。

要過自身思想的“惰性關”,確保調查研究工作“日拱一卒無有盡”。要想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少不了“鉆研”的苦寂,免不了“伏地”的傷痕。然而外“傷”易治,而內“結”難醫,黨員干部易在思想上犯懶病,面對枯燥繁雜的調查研究工作,不想調研,不愿調研,更不會調研,加入“擺爛”大軍。因此,調查研究要形成常態化,融入日常工作,激發部分不想調研、不愿調研、不會調研干部的積極性,從心理上突破調查實踐的芥蒂、直面研究學習的畏懼。而那些正“匍匐一線”“趟泥過河”的黨員干部,要通過調查研究實現擔當作為,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意識上加深、在思維上加強、在思想上加固,不為調研而調研,真正實現從想調研到會調研再到懂調研的階段式飛躍。

要過人民群眾的“口碑關”,確保調查研究成果“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調查研究不能只在辦公室里搞調查,走過場式搞研究,這樣得出的調研成果,必定是與人民群眾脫離的,如無線的風箏、無根的浮萍,既沒解決實際問題,又浪費調研成本。黨與人民的漁水情懷,是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石。大興調查研究,既是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黨員干部應當牢牢把握機會,深入群眾、融入群眾,將調查研究成果是否有利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是否有利于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安全感作為檢驗調研成果的基本標尺。要在調查研究成果中,積極回應群眾呼聲,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

要過建章立制的“整改關”,確保調查研究成果“為有源頭活水來”。調查研究不僅要“看病”,還要“開方”。針對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要找準根源和癥結,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現在基層所面臨的困難和矛盾,部分是因為舊有的制度和習慣,難以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步、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同行。大興調查研究,就是需要黨員干部們一頭扎入基層,將這些問題找出來,發現問題癥結所在,發現制度的漏洞,為制度的更新改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因此,調查研究的成果,要落腳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制度運行與社會矛盾適配,不斷為制度缺口注入新的“元素”、豐富新的“內涵”,延伸拓寬制度的彈性與活力,填補制度運行的缺漏與短板。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將調查研究過程做扎實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對調查研究結果的把關,讓調研成果同人民群眾需求同向、同干部素質發展同步、同體制機制建設同行。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泰安(武漢漢陽區)

責編:王舒嫻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