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湖北鄖陽:文旅康養產業持續壯大 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踞大江之腰腹,攬通衢之地利。

湖北這個中部大省,浸潤在絲縷悠遠的古楚余韻中,又彌漫著剽悍的江湖氣。而在諸市之中,十堰無疑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座。由于地處豫鄂陜三省交界,琳瑯多彩的地域文化在這里不斷交匯。這種強力融合之感,在鄖陽最為明顯。

你也許沒聽說過鄖陽,但你一定聽說過南水北調工程。

該工程分東、中、西線,中線起點就是位于十堰的丹江口水庫。鄖陽區轄內水域占丹江口水庫庫面46%,匯水量占水庫庫容70%,堪稱南水北調“大水井”。

你也許沒聽說過鄖陽,但你一定聽說過侏羅紀公園。

鄖陽區青龍山一帶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群舉世矚目,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而這里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距今已有約100萬年,鄖陽因此獲得“人類老家”的美譽。

大水井、龍蛋、人類老家……這些響當當的宏大敘事的背后,藏著一座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的避暑仙城,清麗俊逸、生氣勃勃的魅力之都。

年輕的十堰 古老的鄖陽

作為一座因“三線建設”而興起的城市,十堰無疑是極其年輕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如今的十堰城區只不過是一座擁有十道堰壩的荒涼山區小鎮,周遭只有廣袤的山林與零星的田地。也正因為十堰地處山中、容易隱蔽,規劃者才選址于此,舉全國之力建設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直到現在,在國道上呼嘯而過的東風大卡車,仍產自這座小城。

有趣的是,十堰雖然年輕,鄖陽的歷史卻是悠久而古老的。500多年前,明朝政府在這里設立全國第一個“特區”——鄖陽撫臺,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這個高級別行政單位也逐漸成為了漢江上最大的商埠,舟車云集,名震一方。

現如今,鄖陽已建成景區20多個,創成A級景區的13個,國家4A級景區4個,形成了科普研學、源頭觀光、生態康養、鄉村休閑等7條精品旅游線路。充分發揮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等優勢,鄖陽久久為功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邁上新臺階,取得了“量”的突破,推動了“質”的提升。

4月17日,在西安舉行的2023年十堰文旅推介會上,“鄖縣人”古人類造型和“恐龍”卡通玩偶實力出圈,引客如潮。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鄖陽共接待游客75.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44億元,同比增長41.3%。

鄖陽的文旅之美,屢屢得到官方認證——先后榮獲中國最佳健康養生休閑旅游勝地、中國鄉村旅游示范區、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區、全國旅游發展潛力百佳區等稱號。

文旅康養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土壤。今年一季度,鄖陽完成工業投資19.26億元,同比增長79.1%。無數企業家和投資人因文旅影響力而關注鄖陽,進一步了解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營商環境,最終選擇投資鄖陽、建設鄖陽、扎根鄖陽。

以水為題 成就一方絕世美景

“五一”期間,鄖陽的武當不夜城開街僅三天便吸引逾37萬游客。不僅在省內引起高度關注,還在央視兩檔節目精彩亮相。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毋庸置疑是十堰最響亮的一張旅游招牌。

充分利用這塊招牌,鄖陽“武當不夜城”巧妙延續游客登上金頂時的震撼和感悟,打造出“白天登武當、夜晚游鄖陽”的全時旅游新態勢,實現全市文旅資源的協同和融合。

武當山所在的丹江口市,就位于鄖陽東部。

兩地因為丹江口水庫的修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當年,為支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鄖陽先后經歷了兩次淹沒、兩次搬遷、三次移城。但這項宏偉的水利工程,也讓鄖陽的文化和歷史找到了新的落腳點。作為南水北調“大水井”,鄖陽筑牢生態屏障,守好一庫碧水。

如今,從丹江口水庫奔來的清水,占北京城區供水的75%,更是占到了天津城區供水的99%、覆蓋河南省11座城市、以及河北省1300多萬農村人口……這些地方的人也許從未到過鄖陽,卻無時不在接受著它的滋養。

煙波浩渺的鄖陽水,與仙氣飄飄的武當山遙相呼應,成就了一方震撼人心的絕世美景。而在鄖陽轄區內,依山而建的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已經成為鄂西北乃至整個湖北省的避暑打卡圣地。作為十堰市綠色屏障、鄂西北天然氧吧,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山為奇、以水為秀、以林為特、以文為雅,再加上五女朝圣、紅巖絕壁、穿心洞、峰火臺等景點,無疑是消夏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探險的極好去處。

此外,在漢江兩岸,漢水九歌、方特主題樂園等文旅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環鄖陽島生態旅游航道工程規劃已在設計中……豐沛的水資源,正在逐漸成為鄖陽推動文旅康養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多元文化 激發城市發展新樣本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大批建設者涌入十堰,一座新城在短短十幾年內拔地而起。這座大山里的新城,山形與城市緊密相依,樓宇與山峰鱗次櫛比。尤其是位于漢江之上的古老鄖陽,終日云霧繚繞,仙氣飄飄。

這里有“龍蛋共生”世所罕見的青龍山恐龍蛋國家地質公園,有“一醒驚天下”的“鄖縣人”3號頭骨考古發掘地——學堂梁子遺址,有穿境136公里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所調之水、國家級清潔水源漢江,也有人潮涌動的武當不夜城、中華水園、子胥湖嘉年華,還有虎嘯灘、九龍瀑、漢江綠谷等景區和龍韻村、櫻桃溝村等新興鄉村旅游明星村。

山與水的巧妙融合,賦予了十堰豐富的地域文化,這一點在食物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丹江口市盛產美味的淡水魚翹嘴鲌,鄖西縣盛產肉質細嫩的馬頭羊……竹溪縣以豬蹄、土雞和山珍為原料的“竹溪蒸盆”,則堪稱鮮味薈萃,肉美湯甜。

而鄖陽作為一個交融著陜、川、豫、鄂多元文化背景的文化雜糅之地,最具特色的本地食物就是一道三合湯:把紅薯粉、牛肉片和餃子三種東西放在一個碗里。這種在外地人看來無法理解的搭配,卻是本地人心目中最地道的美味。

這與如今的十堰市民很像:有的是隨“三線建設”前來的工業移民,有的卻是世居于此的地道湖北人。他們的方言不同,食俗不同,性情各異,但都以同等強烈的歸屬感,眷戀和熱愛著自己的家鄉。

當前,西(安)十(堰)高鐵建設正在加速推進,計劃于2026年竣工。西十高鐵開通后,從西安到十堰的時間將從原來的6小時縮短至1小時,十堰與鄖陽也將進一步打開與關中城市群的聯系。

大好河山,宏圖正起。

大美新區,拔節生長。

這里的荊楚文化、武俠文化、漢水文化、鄖陽撫治文化,也將為更多人熟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