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十三個人,七個死于非命;漢武帝為什么要大肆屠戮丞相?

公元前一零三年春,漢武帝升任太仆(官名)公孫賀為丞相。

一般人聽到這個消息后,肯定會屁顛屁顛地跑去謝恩,然后走馬上任,"快意江湖"。

可是我們的公孫賀同學,在聽到自己升官后,不僅沒有絲毫的高興,反而如大難臨頭一般,痛哭流涕,死活不肯接受官印。


(資料圖)

賀引拜為丞相,不受印綬,屯首涕泣不肯起。

為什么?因為漢武帝時期的丞相,絕對不是一個份好工作。據統計,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有十三位丞相。得以善終的不過五、六位,其他的不是被處死,就是被逼瘋,或者畏罪自裁。可以說,漢武帝時期的丞相一職,絕對是西漢王朝的最為危險職業。

時朝廷多事,丞相比坐事死。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知道,雖然漢武帝確實有點"窮兵黷武"外加"薄情寡恩",但是他卻絕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濫殺無辜"似乎不是他的作風。這么多"丞相接不得好死"的背后,又有著怎么的秘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姑且將漢武帝時期的十三位丞相,按照結局分為兩類:

得以善終的六位,分別是:

漢武帝的老師、堅定的武帝支持者--衛綰;

毫無建樹的傀儡丞相--許昌、薛澤、石慶;

有能力、又會逢迎漢武帝的公孫弘;

為劉據(戾太子)翻案、為人樸實敦厚的的田千秋;

死于非命的七位,他們是:

外戚集團、干預政務的竇嬰、田蚡;

構陷張湯(漢武帝最為出色的爪牙)的莊青翟;

功勛集團后輩趙周;

參與陷害戾太子的劉屈氂(mao);

衛子夫的姐夫、被誣陷致死的公孫賀;

侵占漢景帝陵園的李蔡(李廣的堂弟);

通過上面的分類,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在漢武帝手里,凡是能夠活命的丞相,無外乎一個特點:要么聽話,要么堅定地支持漢武帝。而死于非命的原因,看似五花八門,其實也只有一條:擋了漢武帝的"道路"。

乍看之下,是年輕的皇帝在為,帝國選取人才,而且是不拘一格的啟用出身低微的人才。其實,換一個角度再看:這完全是漢武帝為了擺脫,外戚集團與功勛集團的束縛,在培養自己的政治班底。

因為從后面漢武帝啟用的人才來看,大都是一些沒有深厚背景的寒門士子(董仲舒、主父偃、東方朔)。而且,漢武帝為了集權,還創造性地設立了"內朝",身為外朝之首的丞相,則完全由決策者,變成了執行者。而上面這些人,凡是能夠活命的,大都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或者參謀官。

說到這里,漢武帝大肆屠戮丞相的秘密,也許就可以很好地解釋了:如果把大漢王朝,比作一個公司的話。丞相本來的職務,應該是可以參與決策的"總經理"。可是作為權力欲望極其強烈的一代雄主,漢武帝顯然是不愿意有人動了他的奶酪的。遇到"知天安命"的碌碌無為之輩,丞相之位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首席執行官";但是,如果有人想要做回"總經理",面對的必然是漢武帝的鐵血鎮壓。

我們知道,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大有為"之君,漢武帝一生之中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為主要的其實只有一件:加強皇權。

比如說,漢武帝登基之后的最愛干的一件事,就是發布"詔賢令"。

公元前一四零年冬,十月,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上親策問以古今治道,對者百馀人。

公元前一三四年冬,詔舉賢良、文學,上親策之。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