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時光荏苒 綻放如初——202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音樂季“綻放時光”完美收官

近日,由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指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主辦的“綻放時光-202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音樂季”實現了完美收官。據悉,本屆音樂季繼續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創院院長葉小鋼作為藝術總監,在2022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首屆音樂季的基礎上,本屆活動不僅僅在場次安排以及演出規模上做了全新的嘗試,更是將整體活動對接了國際通行的標準音樂季水準,形成了“音樂會+大師班+講座”與“大師+明星+學員”的“三橫三縱”的國際頂尖水準的音樂季舞臺標桿,充分展現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演”“學”一體的學員培育體系對學員能力提升的作用,與此同時,其“藝術”與“公益”“公教”相結合的活動內涵得以充分的外延,充分發揮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的資源優勢,凸顯了深圳市龍崗區的地緣文化優勢,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本屆音樂季共安排了5場音樂會、3場大師班以及2場講座,分別將室內樂、民族音樂、聲樂及交響樂等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以及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的研讀與展演,其線上線下同步展演的形式吸引了共計十余萬次的觀眾進行觀摩,充分體現了藝術感染力的普惠價值。

“新”“最”神往   唱響龍崗文化最強音

據悉,“綻放時光-202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音樂季”起始于2023年11月中旬舉辦的“基因三重奏音樂會”,此后“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音樂會”、“少陵草堂-葉小綱交響作品音樂會”、“民族音畫-中國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Krzysztof Jablonski 鋼琴獨奏音樂會”分別以平均每月一場的節奏展開;同步開設“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大師班”以及“Krzysztof Jablonski 鋼琴大師班”為校內外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在音樂季的后半程,張伯瑜教授主講的“中國傳統工尺譜及其潤唱”與金平教授主講的“從古典到浪漫”為音樂季的“學術”價值提升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本屆音樂季在“Krzysztof Jablonski 鋼琴獨奏音樂會”悠揚的鋼琴聲中畫上了完美句號,活動持續半年之久,體現了深圳市龍崗區的音樂文化底蘊,同時也充分展現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深厚的資源實力,對本地區群眾的文化藝術修養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機會。

在持續半年的音樂季中,其“創新”與“之最”始終伴隨其中。

2024年1月16日于龍崗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的《<少陵草堂>葉小綱交響作品音樂會》不僅僅體現了中國藝術的獨特魅力,更充分體現了葉小綱作為當代藝術家的創新精神,葉小綱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中華文化為靈感源泉,將西方古典音樂、當代音樂的創作技巧與中國的音樂元素、審美意趣創新融合,展現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新精神,推出了一系列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音樂精品。在本屆音樂季的《<少陵草堂>葉小綱交響作品音樂會》中,本屆音樂季藝術總監葉小綱獨具慧眼的將《廣東音樂組曲》之“平湖秋月、旱天雷”、小提琴隨想曲《玉觀音》、《消失的銀杏》、《少陵草堂》幾個作品進行編排,用音樂為全體聽眾講述了一個頗具傳奇色彩與濃重地域文化特色的音樂故事,讓中國文化擁有了國際化的藝術標簽,為中西方藝術的交流與互動提供了創新與嘗試,觀眾在這樣的藝術盛宴中暢游,在提升藝術修養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了我泱泱大國的五千年文化歷 史底蘊。

與此同時,本屆音樂季還擁有3個“之最”。音樂季邀請到了享譽全球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該協會是全球頂尖且最具規模的室內樂演出團體,而此次受邀到中國展演是該協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國巡演,由兩位藝術總監吳菡(Wu Han)與大衛·芬克爾(David Finckel)親自帶隊,與另外四位藝術家組成了一支國際化、跨代際的室內樂陣容共同演出,包括小提琴家查德·胡普斯(Chad Hoopes)和克里斯汀·李(Kristin Lee)、中提琴家保羅·紐鮑爾(Paul Neubauer)、單簧管演奏家何塞·弗蘭奇-巴列斯特(Jose Franch-Ballester)。該協會的參與將整個音樂季的國際化水平推入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充分展現了音樂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平臺的作用。

與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本屆音樂季中,主辦方不僅僅邀請到了國際上頂尖的藝術家來華展演與交流,同時還邀請到了國內最為頂尖的藝術家到會表演,在《民族音畫-中國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中,主辦方首次邀請到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獲得者、四川音樂學院教授、女高音張宇,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獲得者、上海青年歌劇團團員、女高音王山,聯袂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男高音趙一,中國煤礦文工團青年男高音、國家二級演員趙越,旅歐青年鋼琴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藝術指導講師文茗為聽眾演繹了19首中國聲樂作品,既有《蘇小小》、《我儂詞》等古典詩詞的現代編創,也有山西、江蘇、重慶、內蒙古等地區流傳的民歌小調,還有歌劇《運河謠》《江姐》《沂蒙山》等中國多部原創歌劇的經典選段。嘹亮的嗓音、靈動的表演、充沛的情感,引領觀眾跨越悠悠歷史,縱覽廣闊疆域,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在音符間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收獲了現場雷鳴般的陣陣掌聲,返場由四位藝術家共同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國》更是將演出再次推向高潮,同時也將本屆音樂季活動的情緒價值拉滿,為聽眾的藝術素養提升提供了全新的平臺。

“演”“學”一體  融匯中西文化育棟梁

本屆音樂季開幕恰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員創院兩周年,作為我國大灣區的重要文化交流平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從創建伊始就肩負著培育國際化標準藝術人才的使命,與此同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以其獨特的創院背景與地理位置,形成了其獨特的“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學院定位,其人才培育方法既秉持了我國傳統藝術教育的經驗,又融入了國際化的教育教學理念。本屆音樂季藝術總監葉小鋼表示,“我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目前的教育教學均采用中英雙語教學,且在教師隊伍編制中特邀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師前來我院任教,這對本院學院的藝術水平提升帶來了十分重要的幫助。而在本屆音樂季的活動安排中,我們特將國際級的藝術大師比如吳菡、 大衛·芬克爾、 何塞·弗蘭奇·巴列斯特、查德·胡普斯、克莉絲汀·李、保羅·紐鮑爾等邀請至國內,在其召開音樂會的同時,開展大師班講座,讓學員們在欣賞大師級表演的同時還能夠與大師面對面的交流,真正的形成‘演’‘學’一體的活動教育教學模式。“

據了解,為了能夠讓國內的學員更近距離的接觸大師同時更能夠有效地形成國際級藝術交流研學的目的,本次音樂季特將大師級的音樂會與大師班鏈接在一起,國際化音樂會+國際級大師班的雙重藝術感染熏陶在本土化藝術教學中并不多見,這也為本屆音樂季的整體藝術價值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與此同時,為了強化中西文化交流舞臺的作用,本屆音樂季在環節安排上還匠心獨運地將兩場中西方具有鮮明對比色彩的講座穿插其中,特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教授張伯瑜針對“中國傳統公尺譜及其潤唱“的主題進行講座,將工尺譜的歷史源流與發展、潤唱對樂譜流傳、變體的影響,解析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方式和內在的理論,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在兼顧中國民族文化底色的基礎之上,西方音樂的古典與浪漫也成為了本屆音樂季中講座的一大部分,由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音樂學院副院長金平主講的《從古典到浪漫》講座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前來學習,在講座中,金平教授憑借其多年的海外藝術教育教學經驗,為學員們講述了西方音樂發展史上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創作特點、代表作曲家和其作品,沉浸式感受音樂的非凡魅力。

畫“音”成龍,點“藝”為睛。“綻放時光-202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音樂季”歷時半年,用其國際通行的音樂季標準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產業發展貢獻了獨特的力量,其全新的音樂演繹方式以及極高的國際藝術水準為中西方藝術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此次音樂季的成功召開不僅僅凸顯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在藝術領域中深厚的資源優勢,更是全方位地向中國乃至世界闡述了一個東方藝術學府的國際化教育思路,將”中國的即是世界的“與”世界的亦是未來中國的“這一大國藝術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