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戰(zhàn)爭、婚姻……鞋底竟能承載這一切!楊燁炘藝術展開幕
藝術家楊燁炘
“我們平時極少會去觀看鞋底,因為它藏污納垢,磨損嚴重,骯臟不堪。然而,那里卻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真實世界,它是我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近日,上海藝術 家楊燁炘自任策展人和藝術家的展覽《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在上海M50創(chuàng)意園楊燁炘藝術中心展出。為期兩個月的展覽從8月10日持續(xù)到10月1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而這個展覽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只有一種展品——鞋底。
伴隨著展覽開幕,社交網絡上也掀起了一波“曬鞋底”熱潮。從洪澇災害,戰(zhàn)爭沖突,到兩性感情關系,一只鞋底如何串聯(lián)起不同的另類人生?
洪災過境后的150只鞋底
展廳現(xiàn)場,一只只鞋底被“放大”成巨幅油畫展示在聚光燈下。鞋底上的紋路、折痕均清晰可聞。巨型鞋底周圍拼貼著一組物品,串聯(lián)起鞋底主人的生命歷程。細心的觀眾還留意到,不少油畫的畫框頂部放著一只鞋子——鞋底的背后,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
“人們總是用腳印來代表我們留在世界上的痕跡,但腳印是一次性的,而鞋底是經年累月的記錄,我們走過的路都會在上面留下痕跡。”在楊燁炘看來,每個鞋底都值得去描繪。“鞋底藏著一個人最多的秘密,也是一個人存在的證據。”
這樣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xiàn),源于楊燁炘對洪災居民的關注。“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洪災頻發(fā),其中以湖南岳陽市的華容縣和平江縣尤為嚴重。”今年7月,楊燁炘到了岳陽,目睹洞庭湖洪水過境后,湖邊漂浮著大量的居民生活物品殘骸。沿著洞庭湖周邊一路走,他撿拾起這些經過大自然災害侵襲后留下的物件。
一只粉色的塑膠鞋,一只小朋友穿的黃色小毛鞋,一根藍色牙刷,一個小藥瓶,一根竹竿,一個瓶蓋……“這些物品的主人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每一件物品都留下曾經被使用過的痕跡。”在這些物品中,讓楊燁炘印象最深的就是鞋底。
從岳陽回來后,楊燁炘萌生了收集受災群眾鞋底的念頭。他從重慶、廣東、四川、湖南等地收集了150多只鞋子,進行消毒處理后或拼貼或繪制成巨幅油畫進行展示。
“災民的鞋底是什么樣子的?讓人們親眼目睹,感同身受,和新聞里看到是完全不一樣的。”楊燁炘希望通過展覽,呼吁人們關注受災群眾的生活,并為災后救援提供更多人道主義幫助。“洪災的背后也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除了捐款救災以外,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
踏過戰(zhàn)火,是終結也是開始
在形形色色的鞋子中,哪一只鞋走過最多的路?楊燁炘想到了軍人的鞋底。《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1號作品,正是以一只巨大的解放軍鞋底為視角,結合軍人證明書、退伍證、失業(yè)證等元素,串聯(lián)起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所經歷的跌宕人生。
楊燁炘小區(qū)門衛(wèi)的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幾十年來,他一直保留著父親留下的物件,其中就包括一雙軍鞋。那是一雙老款的橡膠鞋,和其他鞋底不同,它經久耐用,穿了很多年都沒有裂開,伴隨著解放軍戰(zhàn)士走過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復員后做過司機、門衛(wèi)……”
戰(zhàn)爭,是楊燁炘此次展覽關注的另一個主題。2號作品將目光投向了戰(zhàn)火紛飛的地區(qū)。“這是一只從戰(zhàn)爭廢墟里撿來的鞋子,鞋子主人生死不知。”楊燁炘告訴記者,這也是本次展覽中最臟、最破的一只鞋。
鞋底上遺留著炮火、泥濘,在處理的時候,這些殘留物甚至粘在上面摳不下來。在難民的鞋子周圍,楊燁炘布置了面包、方便面、子彈殼等物品,反映戰(zhàn)亂中艱難惡劣的生存境地,以此引導觀眾反思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破壞力,以及在難民心里留下的難以愈合的傷痕。
畫面的角落里還有一件特別的物品——一張楊燁炘兒子擦拭過眼淚的紙巾。“我兒子今年四歲,他經常哭。相比起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百姓,他其實被保護得很好。我想用兒子的眼淚去表達對戰(zhàn)爭難民的共情,以此構成一個完整的反戰(zhàn)敘事。”
“和普通人的鞋底相比,災民的鞋底背后承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些鞋子的生命已經終結,鞋子主人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也隨即消失。而我把它們收集起來,賦予新的生命歷程,在展廳展示出來,讓這些人的痕跡重新留在這個世界上。”
藝術不應“掛在墻上”,而應“擁抱參與”
鞋底還蘊含著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展覽的5、6、7號作品將一對男女的鞋底中間剪斷,再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畸形和怪異的新鞋底。楊燁炘以此來探討當下社會所面臨的婚姻焦慮、男女沖突、情感霸凌等問題。
感情關系對人生軌道的影響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心靈痕跡。“當一個人走進感情關系,就會失去一部分的自己,從一個人走的路,變成兩個人走的路。這樣的‘鞋子’是否合適,因人而異,有的關系是無縫拼接的,有的關系卻很難同頻共振。”
伴隨著線下展廳的開幕,《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也在網絡掀起了一波熱潮。視覺展品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后,大量網友在線分享了自己的鞋底,講述自己和鞋子背后的故事。“我認為藝術的本質是引發(fā)共鳴。”
目前,楊燁炘藝術中心以三個月一次的頻率持續(xù)著更新。他的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他所發(fā)起的的“今天不說話”行動,在全國有超過160萬人加入并關注中國自閉癥問題,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社會參與式行為藝術項目之一。“我們不浪費糧食,我們只浪費黃金”行為藝術,用500克黃金打造成1000粒純金大米扔進黃浦江、垃圾桶、下水道、公交車、地鐵站、馬路上、草叢中……
作為當代藝術家,楊燁炘一直堅持對當下社會議題的探討和關注,通過社會參與式的行為藝術以及融合裝置、油畫等多元藝術形式的作品,引發(fā)民眾關注。“藝術作品不應只是‘掛在墻上’供人遠觀,而應更加接地氣,擁抱民眾的討論和參與。”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fā)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qū)交流合作
(鄉(xiāng)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shù)商興農”打造鄉(xiāng)村e鎮(zhèn)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 以初心鑄匠心,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榮獲人民網“人民匠心獎”
- 董明珠:格力電器創(chuàng)新力榮登COP28,演講點亮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之光
- CBE中國美容博覽會開幕在即,諾斯貝爾攜新品彰顯“戰(zhàn)痘”實力
- 教育賽道未來可期,科大訊飛智慧教育助力孩子個性化發(fā)展
- 陸金所會員2.0襲來:多元化升級用戶權益,為美好生活賦能
- 明星主播唐笑應邀參加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簽約儀式 助...
- 黃河旋風:超硬材料單晶產品支撐行業(yè)下游產業(yè)發(fā)展
- 重塑IP新場景!鄭州絨言絨語走進鄂爾多斯金鼎亨深度探索
- 洪水、戰(zhàn)爭、婚姻……鞋底竟能承載這一切!楊燁炘藝術展開幕
- 荷蘭佳貝艾特——進口羊奶粉市場的風向標,營養(yǎng)新選擇
最近更新
- 洪水、戰(zhàn)爭、婚姻……鞋底竟能承載這一切!楊燁炘藝術展開幕
- 閩粵港開啟快速通關新模式
- “探店經濟”激發(fā)消費活力
- 北美票房:《死侍與金剛狼》全球票房突破十億美元
- 巴赫稱巴黎是性別完全平等的奧運會
- 孫穎莎作為亞洲運動員代表登臺巴黎奧運會閉幕式
- 【巴黎奧運會】為何舉重隊將所有金牌掛在石智勇身上?李雯雯回應
- “中國紅”入場! 中國代表團亮相閉幕式
- 138位國際精英腫瘤專家,助力美中愛瑞中外專家聯(lián)合診療中心啟航
- 海星跨境助力浙商出海,跨境電商轉型新動能
- 了解火災公眾責任險
- 匯正財經炒股軟件金斗云智投:智能投資助手,守護股民投資利益
- 潤佳
- 山西吉縣:壺口觀瀑
- 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總體恢復向好
- 精準對接,促進人崗匹配
- 尚海整裝小戶型裝修,中古風案例分享:品味生活從這里開始!
- “人在燈亮,這是守塔人的信念”(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不平凡...
-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養(yǎng)生
- 河北省最深地鐵車站開工建設
- 1至7月全國鐵路發(fā)送旅客超25億人次
- 浙江舟山:梭子蟹豐收
- 天津:海河兩岸樂享美麗夜景
- 從老齡到全齡,社區(qū)食堂讓“一老一小”安享幸福“食”光
- 應對氣候變化,如何積極穩(wěn)妥推進“雙碳”工作?
- 嚴防網絡平臺利用優(yōu)撫政策鉆空子
- 國防教育進社區(qū)
- 萬千煙火味 “食”撫百姓心
- 打造京津冀跨區(qū)域司法保護協(xié)作機制
- 吉林市:專業(yè)知識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