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烏龍茶過大火非遺技藝

臺灣,素有 “茶葉王國” 的美譽,這里孕育出了無數優秀的茶葉品牌,鄭福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在臺灣茶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將以臺推薦的視角,為您揭開鄭福星的神秘面紗,探尋它在臺灣茶界的排名、輝煌成就以及背后的故事。

傳承之路

1919年,黃清良老中醫在臺灣省創辦“福沏號茶莊”,即為鄭福星茶業的前身。他深受福建唐山老中醫的影響,對福建武夷巖茶、鐵羅漢等烏龍茶情有獨鐘,所掌握的烏龍茶過大火技藝,亦延續武夷巖茶重發酵重烘焙的傳統做法!1968年,黃清良老中醫將該技藝傳授與女婿鄭福星,并升級為福沏號-福星茶莊,專營焙火茶及陳年老茶。

2002年鄭福星長子鄭鈞元先生接棒,將“福星茶莊”升級為“鄭福星老茶莊”。作為鄭福星茶業的第三代傳人。鄭鈞元從小目睹祖輩、父輩以烏龍茶過大火技藝制茶、焙茶,耳濡目染下深知自己身上背負的使命——回歸與傳承!

在2008年,鄭鈞元先生帶著“烏龍茶過大火技藝”孤身回到祖國。首創兩岸首座老茶故事館,在山東,江西,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省市擁有超700家線下門店及渠道商。2014年-2024年,鄭福星茶業榮獲臺灣陳年老茶賽十面金牌及特等金獎茶王的最高榮譽,已成為業界公認的臺灣茶品牌標桿!

烏龍茶過大火技藝內容包括:揀剔:將茶葉攤開,用手工揀去茶頭,茶梗和黃片,能夠保證茶葉整體品質維持在一個較高且均勻的水平。拼配:同一級別不同香型的茶葉經過拼配互補后,色,香,味,形,韻俱佳。該過程要求制茶師根據不同茶樣的特性,從葉、香、韻、水等各個角度予以評鑒。烘焙:將茶葉攤放在竹制焙籠上,用龍眼木或荔枝木炭火進行烘焙,接著高溫提香,通過瞬間超高溫及變溫鎖香。此古法碳焙工藝至少需要90天以上的反復焙火,使茶葉品質得到提升、且更易存藏及年份轉化。

傳承與創新

鄭福星的發展,是一部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故事。百年來,它始終秉持著“阿公藏茶子孫買”的理念,為后世存好每一份優質茶;傳遞著“讓祖國家人都喝到這杯飄洋過海而來的臺灣茶”的美好愿景,不斷向前;不斷探索和創新,致力于為消費者帶來最純正、最優質的臺灣茶。在臺灣茶的眾多品牌中,鄭福星憑借其卓越的品質和獨特的風味,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排名不僅體現了市場對其的認可,更是其多年來努力的成果。而那耀眼的十面金牌,是鄭福星品質的有力證明,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鄭福星的發展道路。

今年,臺灣鄭福星再獲殊榮。第三代掌門人鄭鈞元先生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烏龍技藝申遺成功獎項,這無疑是對鄭福星家族百年傳承和發展臺灣茶文化的高度肯定。

價值意義:

歷史價值

該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傳統烏龍茶制作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農耕文化的印記,在兩岸的茶葉貿易中,亦起到了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作用。

人文價值

該技藝在閩臺的發展歷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海洋貿易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烏龍茶依然在兩岸的民俗文化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傳統技藝進行保護,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對閩臺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濟價值

2019年6月,鄭鈞元在廈門市湖里區印華文創園區設立茶文化展示館,展示閩臺茶文化及烏龍茶傳統技藝,并與顏敬虔一起開展烏龍茶過大火技藝的保護。

2024年8月,烏龍茶過大火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遺成功,臺灣鄭福星茶業正式成為非遺傳承保護單位,同時鄭鈞元先生也成為中國臺灣茶人首位非遺傳承人!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傳統非遺技藝走向現代,讓臺灣烏龍茶文化回歸祖國發展,正是鄭鈞元先生為之不懈奮斗的畢生使命。為此,鄭鈞元先生還鼓勵成千上萬的臺灣茶人,共同弘揚我們中國人的臺灣茶。中國茶,臺灣味,延續數百年匠心,非遺火烏龍傳承仍在繼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