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多倫多SickKids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Rutka教授精彩回顧

 

2024年8月4日,由INC旗下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WANG)成員、國際神經外科專業知名雜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編、多倫多大學兒童病院主任James T. Rutka教授進行學術沙龍會議分享。國內外神經外科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激發神經外科發展的新動力。此次沙龍,Rutka教授分享了”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適應癥和局限性“、”后顱窩腫瘤的外科手術方法和新進展“兩大精彩議題。

James T. Rutka教授在兒童神經外科手術、癲癇手術、腦瘤分子生物學、兒童腦腫瘤放化療綜合治療和外科手術教育雜志上發表了逾500篇文章。他還與神經外科知名專家合著以及修訂教材級別書籍,對神經外科領域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且在2013年擔國際神經外科知名雜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主編,對神經外科醫生的研究具有指導性作用。

”大約10%到20%的癲癇兒童都是癲癇手術的候選者,幸運的是,在我們多倫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有一個龐大的團隊正在幫助我們確定哪些兒童會從癲癇手術中受益。所以我們有神經外科醫生,我們有神經內科醫生,我們有神經心理學家,有神經放射科醫生,我們會所有人一起確定癲癇兒童的適合方案。“

James T. Rutka教授

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分享

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Peri-insular Hemispherotomy (PIH)

6歲男孩杰克,突然發作的左半球癲癇,檢查發現Rasmussen腦炎,進行右側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術后8年無癲癇發作。

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后,杰克多姿多彩的生活

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適應性和局限性

大腦半球離斷術

1928 Dandy 第一次進行了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術

1938 多倫多的McKenzie使用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術用于治療嬰兒偏癱伴頑固性癲癇

1970s Rasmussen發明了功能性大腦半球切除術

1995 Villemure發明了環島葉大腦半球離斷術

1996 Carson回顧偏側大腦皮層切除經驗

2007 Delalande引入垂直入路旁中央大腦半球離斷術

隨著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術的失寵,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大腦半球去皮質術(Hemidecortication)。

大腦半球腦皮質切除術:改良性的大腦半球離斷術

大腦半球去皮質術,是改良的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主要保留了腦室周圍白質結構,這樣減少腦積水等相關并發癥。但腦室顳角依然是開放的(為了切除顳葉內側結構)。01并發癥

在腦葉的內側和基底部難以完全切除

長期癲癇發作概率在50-80%

如果腦室解剖對腦室入路不利,則有用

大腦半球離斷術的發展

大面積的腦組織切除術,如解剖性大腦半球切除術,所產生的并發癥包括腦淺表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和繼發性腦積水,這促使了小范圍切除術和更多離斷性功能性大腦半球切除術的發展。最近功能性大腦半球切除術演變為大腦半球離斷術,此手術主要是用小范圍的切除來離斷異常大腦半球。大腦半球離斷術與之前的手術相比,不僅能夠降低手術并發癥而且可有效的降低或終止癲癇發作。

大腦半球離斷術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手術,需要深刻理解大腦的三維解剖以充分的離斷大腦半球,同時避免損傷大腦深部結構,或術后離斷不全造成的癲癇復發。

其中常見的是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peri-insular hemispherotomy, pih),改良的島周大腦半球離斷術,和矢狀竇旁垂直入路大腦半球離斷術。所有離斷方式有四個共同點:顳葉內側結構的切除,切斷構成內囊和放射冠的神經纖維,經腦室胼胝體切開和斷開額葉橫纖維。

大腦半球離斷術手術指征

各類大腦半球性病變造成的頑固性癲癇,包括Rasmussen腦炎、半側巨腦畸形(Hemimegalencephaly)、半球多發皮質發育不良、Sturge-Weber綜合征、腦穿通性囊腫、偏側驚厥-偏癱-癲癇綜合征等。

愛希恩(北京)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堅持精益求精、不斷超越、勇于創新的精神,堅持以追求精湛的臨床手術技術為重要目標,堅持以高超的技術治病救人。以愿景為燈塔,以價值為基石,愛希恩(北京)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正穩步前行在神經外科創新與合作的道路上,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健康與希望,讓中外合作更上一個臺階,以國際視角推動神經外科的持續進步。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