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加大毒品打擊 提供線索最高可獲30萬元獎勵

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獲悉,2018年以來,全市全年共刑拘涉毒嫌疑人1246名,繳獲各類毒品71.71公斤(折算精制毒品);判決毒品犯罪分子1118名,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229名,重刑率達20.5%。

同時,舉報毒品違法犯罪線索的獎勵金額提高至最高獎勵30萬元。

提供線索最高可獲30萬元獎勵

據了解,全市禁毒部門主動適應新時期首都毒情形勢變化特點,建立了“毒嫌調控”集中研判機制,構建了3類數據分析模型,生成涉毒線索437條,抓獲涉毒人員86名;與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對接,通過集中調控等措施,共發現處置隱性吸毒人員1374名。

同時,市禁毒辦、市公安局、財政局聯合制定出臺了《北京市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娛樂場所、郵政快遞等行業場所轉遞的信息線索,據此破獲毒品案件64起。

本次制定的《辦法》,進一步拓寬了毒品違法犯罪線索舉報獎勵的渠道路徑,即市禁毒辦、市公安局禁毒總隊舉報專線010-83552012,電子郵箱p-jdzd@bjgaj.gov.cn,新浪微博“平安北京”,微信公眾號“北京禁毒”。

同時,將舉報毒品違法犯罪線索的獎勵金額,根據舉報毒品犯罪活動或者線索破獲案件級別與社會影響,提高至最高獎勵30萬元。

《辦法》中顯示:“舉報毒品違法犯罪,給予一次性獎勵,根據舉報毒品違法犯罪活動或者線索破獲案件級別與社會影響,可給予舉報人500至30萬元人民幣的現金獎勵。”

《辦法》中,第一次將安檢、旅檢、貨檢、郵檢、物流、快遞等從業人員納入參與舉報的群眾范圍,進一步細化了獎勵保障,提升了海關、鐵路、機場等成員單位參與禁毒斗爭的積極性。

聯動破獲特大跨省運輸毒品案

在對涉毒案件的打擊偵查方面,全市各級禁毒部門對在京涉毒重點群體開展全鏈條打擊,全年共抓獲涉毒人員75名、繳毒10.6公斤,促使目前北京市冰毒等毒品供應出現“斷糧效應”。

同時,利用創新建立的集群式打擊模式,通過隊所聯動、捆綁作戰的工作模式,開展了聯合掃毒,有效凈化了首都社會治安環境,全年先后組織7個分局、46個派出所,開展了4波次集群專項打擊,共抓獲吸毒人員307名。

2018年11月底,朝陽警方多警種聯動,成功破獲一起特大跨省運輸毒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繳獲毒品冰毒、氯胺酮1公斤,斬斷了一條從四川進京的特大毒品運輸線。

11月初,朝陽警方得到線索,一個以“蔣某”為首的販毒團伙會將大量毒品運輸到京進行販賣。

接到線索后,朝陽警方迅速開展工作,核準線索,成立專案組對此案開展全面偵查。

經工作,逐步確定了嫌疑人“蔣某”的真實身份(男,29歲,四川人),在掌握蔣某攜帶冰毒樣品到京的具體時間和交通方式后,專案組立即部署警力,對蔣某實行全方位的布控。

經過連續一周的走訪摸排和偵查取證,最終理清摸透了該團伙成員的關系網和活動軌跡。

該團伙以蔣某為核心負責全盤指揮,劉某(男,31歲,四川人)為骨干成員負責組織鄧某(男,33歲,四川人)、丁某(男,29歲,四川人)運輸毒品。

2018年11月24日,專案組組織警力準備收網,并于當日3時許,在朝陽某小區內將攜帶毒品的蔣某、劉某一舉抓獲,當場起獲冰毒、氯胺酮1公斤,在京密路附近將鄧某(男,33歲,四川人)、丁某(男,29歲,四川人)抓獲。

目前,經北京市檢察院第三分院批準,蔣某、劉某因運輸、販賣毒品罪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丁某、鄧某因運輸毒品罪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

研究鑒定新型毒品 加大打擊

針對近年來北京市毒品濫用種類更加多元化,呈現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及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質)交織疊加狀態,根據國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的相關要求,市公安局禁毒總隊加強了對新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問題的發現打擊力度。

2018年,偵查員在一線辦案中發現,在涉毒人員交友圈中,開始大量販賣一種叫做“犀牛”的新型致幻可疑物質。

在一線派出所打擊工作中多次起獲這類可疑物質,刑偵支隊禁毒大隊取得了部分可疑物樣品和相關工作線索。

隨后,分局禁毒大隊召開專項例會,結合公安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制定印發的《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列管辦法》,研究認為該可疑物很有可能是非藥品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名錄中的一類毒品。

后經公安部二所鑒定為N,N-二異丙基-5-甲氧基色胺(5-MeO-DiPT),是名錄中的新精神活性物質色胺類毒品之一。

得到鑒定結論后,禁毒大隊立即組織基層派出所、法制支隊和區衛計委、區食藥局召開座談會。衛計委和食藥局結合自身職能從專業的角度排除了N,N-二異丙基-5-甲氧基色胺的藥用價值,確定該物質沒有合法的銷售渠道。

2018年7月底,海淀分局組織開展打擊新精神活性物質專項行動。8月1日,甘家口派出所抓獲第1名販賣N,N-二異丙基-5-甲氧基色胺的犯罪嫌疑人后,海淀分局陸續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組織27個派出所共計抓獲販賣色胺類毒品犯罪嫌疑人126名,繳獲色胺類毒品1544.18克。

截至2018年12月底,海淀分局持續加大打擊力度,抓獲吸食“藍精靈”7-胺基氟硝西泮的違法人員3名。

“現在很多新精神活性物質(毒品)都是純化學合成的,這種毒品對人體的危害性更大。”海淀區禁毒辦常務副主任、區公安分局副分局長畢波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在打擊過程中,還發現此類毒品形態變化更多,較傳統毒品更為隱蔽。

涉毒犯罪重刑率達20.5%

全市各級禁毒部門健全完善“三個第一時間”“空港查毒快速反應聯動”等機制,牽動機場、海關、鐵路等成員單位整體聯動、地區聯查、部門協調,針對重點航班、重點群體進行全方位、全天候毒品查緝,全年共查獲涉毒人員3526名,繳毒390.9公斤(新精神活性物質恰特草383公斤)。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9月中旬,市公安局禁毒總隊會同北京海關緝私局,聯手廣東、河北、福建、香港四地警方,破獲特大跨國走私可卡因案,打掉一條從南美中轉北京、轉運廣東、香港的走私通道,繳獲可卡因24公斤。

這是近年來我市首次“多部門協作、跨地區作戰、全鏈條打擊”破獲的特大跨國走私可卡因案件。

此外,市禁毒辦主動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改革制度,健全完善了公檢法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懲處首都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整體合力,有力提升了毒品案件偵辦質量。

2018年,全市共判決毒品犯罪分子1118名,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229名,重刑率達20.5%。

關鍵詞: 毒品 舉報 獎勵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