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游戲障礙”亟需多方會診而協同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將“游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游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并擬于2022年開始正式生效。

既然是病,那就得服藥。然而作為一種綜合性精神疾病,“游戲障礙”亟需多方會診而協同治療,其特殊性在于“病人生病,醫生吃藥”!“游戲障礙”成因中包含復雜的社會因素,諸如,有關職能部門沒有根據國情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對青少年游戲成癮進行限制;游戲廠商沒有多開發一些內容健康的游戲供玩家選擇;教育系統沒有摒棄強壓式的應試教育而實施快樂教育;父母沒有多陪伴孩子并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對子女的游戲行為進行引導;媒體沒有加大管控力度,避免游戲廣告的泛濫成災……營造一個全方位的綠色游戲生態環境對于根治網癮非常重要。

面對游戲成癮而忘乎所以的孩子們,有關方面首先應該在自身上尋找問題,尤其是教育,不能一禁了事而治標不治本,抑或弄出個作業類APP來“以毒攻毒”。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高級游戲,孫悟空不就是吳承恩大腦這個思維魔方里人性、猴性與神性相碰撞、組合而產生的有趣的新形象嗎?

筆者作為語文教師,專注于語文思維游戲,將這個碎片化世界中毫不相干的事物,植入學生神奇的創造性大腦中,重新組合而形成新思想,比如,由魯迅筆下的阿Q想到笛福筆下的魯賓孫,使之超越時空與國別,尋找潛在的共同點:努力創造“陽光心態”;由清人錢泳《履園叢話·報應》中關于草驢被“美食”之不幸想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里熊貓之有幸……

知識有三個維度:現實的,過去的,想象的。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帶領學生通過現代文閱讀去了解這個現實的世界;通過文言文閱讀去找到過往歷史的世界,和古人對話;通過思維的游戲進入想象的思維世界。當學生把這三個世界結合起來時,他們會發現::這么豐富多彩的思維游戲,窮盡一生也難以到達五彩繽紛世界的每一個盡頭啊!

一個語文教師一上課便“猜猜音、想想義、考考段,雞毛蒜皮大雜燴”,一根筋地從“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滑入將富有表現力度的祖國語言抑或具有悠久歷史的華夏文化硬性納入標準化之泥淖中,使之在“A、B、C、D”的選擇中痛苦呻吟,以致鬧出中高考學生投幣猜答案的笑話,如此這般,你的學生不玩游戲屬于不正常,沉迷其中才是正常。

記得米·普里什文的《大地的眼睛》里有這么一段名言:“假如你想笑出眼淚,笑痛肚子,笑倒在地上,還是經常笑自己吧,因為一切言行都有隱秘可笑的一面。”面對世界衛生組織把“游戲障礙”界定為精神疾病的尷尬,解讀之際,切莫忘卻自我檢點,笑一笑自己實在是一劑“歪打正著”而低頭看不足的良藥。

關鍵詞: 游戲障礙 協同治療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