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溫暖!洞庭湖漁民的江豚“情緣”

初夏,洞庭湖水位逐漸上漲。和往常一樣,何大明開著船在江豚的主要活動區巡護。

“這個季節,小江豚會跟著媽媽一起活動,它們需要換氣,經常露出水面。”何大明說著,從湖面突然躍出兩個黑色的身影,優美而靈動,他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真是讓人越看越愛!”

江豚是我國特有珍稀淡水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長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陽湖。由于數量少于“國寶”大熊貓,且有著憨態可掬的外形,江豚被人們稱為“水中大熊貓”。

20世紀80年代,洞庭湖魚類有120多種。何大明家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他身材魁梧,接過了祖傳的手藝。在他的記憶中,童年時被漁民稱為“江豬子”的江豚和其他魚兒在洞庭湖里自由嬉戲。

近年來,無序采砂破壞了湖灘、江岸,破壞了魚類的產卵場,大噸位的船舶航行、停泊擠占了魚類洄游的通道,洞庭湖漁業資源持續減少,江豚的難覓蹤影成為刺眼的標志之一。

江豚的處境也反映著人類的窘境。漁民們發現,洞庭湖里的魚兒大量減少,使用自然的方式捕撈往往收獲寥寥,有人繼而使用“電打魚”等使魚類“斷子絕孫”非法捕撈方式,陷入惡性循環。

一些漁民隱隱地意識到,飲鴆止渴的捕撈方式已難以持續。

“江豚處于長江生態系統營養關系的頂端,是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標志。”中科院豚類研究專家王丁表示,“可以說,江豚的前途就是漁民的未來。”

2003年,何大明在打魚時遇到了一對江豚母子,因水位降低,它們被困在蘆葦蕩受傷了。 他照料了這對母子4個月,直至康復。

江豚母子重生了,何大明也決定帶領漁民兄弟“重生”。9個漁民兄弟花了近30萬元買了巡邏船,加上自家漁船改成的小型巡邏船,江豚保護隊成立了。

通過每天的巡邏,漁民們建立起來約4平方公里范圍的江豚集中棲息地。這塊棲息地并非官方指定,也沒有圍墻和標志,依靠江豚保護者們每一天日以繼夜的巡邏隔絕外界的危險。江豚極有靈性,開始三五成群遷徙而來。

對江豚日日夜夜的悉心保護照料,使他們獲得了“江豚奶爸”的美譽。

江豚的保護離不開政府力量和民間力量的結合?,F在,漁民們在巡護時只要發現非法捕撈的船只,就會迅速聯系漁政執法部門,漁政人員馬上進行調查處理。

在漁民們看來,江豚的保護更依賴大環境的改變。禁止采砂、關閉污染企業、規范畜禽養殖……近年來,湖南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改善洞庭湖生態環境,2018年洞庭湖11個國控斷面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較前兩年有明顯好轉。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2017年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1012頭,其中洞庭湖110頭,盡管種群數量極度瀕危的現狀沒有改變,但迅速下降的趨勢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保護不能靠一個人、一個群體,只有全社會都關心和保護江豚,江豚的明天才有希望!”何大明說。

關鍵詞: 洞庭湖漁民 江豚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